最近,国家发布疫情防控“新十条”,防控政策从原来的严防死守变成全面放开。大家说,以前那么严都没隔断感染,现在放开了,新冠阳性到处跑,加上新冠病毒的传染性特别强,肯定有一波感染潮。到时候,几乎人人都会被感染,而老年人因为身体虚弱成了其中最薄弱的环节,最危险。听了这话,我马上便想到了母亲。
我母亲今年八十五岁了,身体明显虚弱。有一次陪母亲出门做核酸,也就一二十步远,母亲竟走得变脸失色,上气不接下气。问母亲怎么这个样子,母亲说:“哪里来的劲嘛,走不了路了。”想想即将到来的感染潮,再想想气喘吁吁的母亲,我仿佛看见母亲被感染后痛苦的样子,忧心如焚。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老年人如果打了新冠疫苗,尤其是打了第三针,情况就好多了,即使感染,发展成重症的几率也非常小,保护力大大加强。“不知道母亲打疫苗了没有?”此时此刻,这是我最关心的问题。
母亲平时住在乡下老家,只是冬天才来我这里住一段时间。母亲在村里打疫苗了没有,我不知道。不过,想到农村那种随意松散的管理模式,加上母亲一个人在家,属于容易被遗忘的角落,我不抱多大希望。一问,母亲果然说“没打”。我一下子急了,恨不医院。
医院上班的朋友打电话,医院现在打不打新冠疫苗,如果打,我想马上和母亲过去。朋友似乎是被我从懒觉中惊醒的,语音惺忪。她说打疫苗是防疫部门安排的统一行动,不是常态化工作。只有防疫部门安排了,人家才会发放疫苗,医院才能打,不是随时都能打的。可能是感觉到了我的失望,朋友最后安慰说,医院开始打了,她马上告诉我。朋友的话给我兜头泼了一瓢凉水,我更焦虑了。
正在客厅心烦意乱地看电视,忽然手机响了,是我们村上一个叫小涛的干部打来的。小涛比我小得多,小时候经常抱他。小涛说:“哥,麻烦你问问我大妈,看她打了几次疫苗。”明知道母亲没打,便心不在焉地支应了几声。放下电话,坐在旁边的母亲问谁打的电话,我边换频道边告诉母亲:“是小涛打的,问你打疫苗了没有。”
“我想起来了,我打过。”母亲忽然说。母亲的话让我喜出望外:“你真的打过?!”“打过。”母亲肯定地点了点头。“打了几次?”我紧追不放。“打了二三次,到底是二次还是三次,我记不清了。”母亲说。像获得大奖一样,我欣喜若狂。
越是意外得到的东西越怕失去。狂喜过后,我很快又担心起来,担心这个“大奖”会得而复失:“万一母亲没打呢?一定要确认一下。”怎么确认?人逢喜事智慧多,我马上想到了健康码,健康码上有疫苗接种记录。在亲属码里查看母亲的健康码,显示打了两次疫苗。
给小涛回复查询结果,小涛说乡上这几天正专门组织给老年人打疫苗,你如果忙走不开,我就来接大妈打第三针。我连忙说:“不忙,不忙,我有时间。”村、乡能提供这场打疫苗的“及时雨”,我已经感激不尽了,怎么好意思再麻烦人家。再说,小涛他们每天工作千头万绪的,特别忙。
下午三时,顺利给母亲打了第三针,我心里一直悬着的那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浑身轻松。心里一高兴,嘴上话就多。我忍不住问起母亲打第一针、第二针的情景,我想知道是谁在背后促成了这件好事。
母亲说,第一次,怕老人们不愿意去,村、乡派人专门上门做工作,做通了,安排专车接送她们打疫苗。第二次,不仅有专车接送,而且还送鸡蛋,母亲和村里几位老人每人领了十个鸡蛋。“人家给咱办好事呢,还给咱送鸡蛋,你说这政府好不好。”母亲笑着说。
多亏提前给母亲打了疫苗,要不,现在该有多被动。想想村、乡干部又是上门做工作,又是专车接送,又是送鸡蛋的,确实不容易。真心感谢他们。
作者简介:秦永毅,陕西华阴市人,市作协会员,华阴市作协副主席。就职于陕西华山旅游集团。
END长按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