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观揽华山美景,传承秋千文化华阴市第六届 [复制链接]

1#

又是一年清明日,踏青赏花荡秋千。当柳枝乍吐新绿,春意渐浓之时,由华阴市文体广电局主办、华阴市孟塬镇承办的以“观揽华山美景,传承秋千文化,建设美丽乡村,助推全域旅游”为主题的华阴市第六届“秋千文化艺术节”,将在华阴市孟塬镇司家村秋千文化展示园隆重开幕!

司家秋千种类繁多,最兴盛时要发展到十多种,现存下来的有架子秋、地轮子秋、牌楼秋、线轮秋、八卦秋、天平秋、竹杆秋、熊跌膘、老哥秋、石磨秋等十余种。它多姿多彩、风趣横生,并有相当的体育竞技特点和民俗习尚性特点。

天平秋,此秋高耸大气,下方用碌碡为基石,四面用绳子将立杆固定,三柱两孔,每孔系上秋索,两边两人可同时悬荡。形似天平。杆顶插上彩旗,梁上挂上大铜铃铛。此秋是青壮年男性一试身手的场所,是一个拼力气和论技巧的秋。它竞技性很强,是考验体力与意志的试金石,因此也叫它“好汉秋”。荡起秋来,彩旗飘气扬,铃声叮咚,令人飘飘欲仙,心旷神怡。

竹杆秋,秋下设一水池,池内注满清水,荡秋时人从水池上掠过,影像倒映池水之中,别有一番情趣。打这个秋在下秋时必须掌握要领,你得顺着惯性,在秋摆动到池前方的一刹那间乘势跳下秋来,否则,只有等待摆动停止让别人用木勾,勾至池岸边,方能下秋。为此,在求助人时得叫声“老哥”,以示谢意,所以这个秋也叫“老哥秋”。

线轮秋,它形似妇女在织布时吐线的线轮而得名。一次可乘坐四人。启动时须有人用力转动,待转起来后,用其惯性不停的上下翻转适于青少年玩耍。

熊跌膘,又名辘辘秋。它是用一棍绳索,挂在横梁的木制滑轮上,一端邦着秋板,一端用手牵着。玩时双脚踩稳秋板,并将秋绳置于身体背后中间,双手使劲拉动绳子,直至拉到梁下,以手摸大梁为胜利者。这是一个巧妙掌握重心位移的技巧游乐,若有一项配合不好就会摔你个仰面朝天,惹得围观者哄场大笑。虽说像狗熊翻跟斗一样,但摔的并不疼,倒觉得混身筋骨舒展了许多。

八卦秋,它是一个独柱旋转的秋。独立的木柱上端安装伞状园盘,盘下画上八卦图,以此得名。每卦下方挂一绳索,一次可乘8人,在木柱下方有供人推动的铁棍,由两人同方向推动,即可旋转起来,人随秋转,翩翩起舞,大有八仙过海的情趣。

独杆秋,它用竹杆代替绳索,绳软竹硬,踩荡难度较大,胆小者不敢涉足,玩者多为勇夫,颇具侠士之风。

地轮子秋。这是在一根石柱上打一石窝,窝上放一横杠,用公母卯套紧,横杠两端各置以小秋板,每端各坐一人,用人力推动地轮旋转,用力越大旋转越快,让人感到天旋地转。

牌楼秋,顾名思义,它形似古建的石牌坊。此秋装点豪华,典雅秀气,一般为四柱三孔相连,秋架不高,是旧时专为宫庭和富贵人家小姐所建。荡起秋来不需花多大力气,别人轻轻一推,就可飘飘荡荡摆动起来。正如唐朝诗人吴文英在《风入松》一诗中所呤唱道:“黄蜂频朴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再如诗人韩谨在《想得》中写到,“想得那人垂手立,娇羞不肯上秋千”。都是表现贵妇小姐戏秋时的婀娜多姿神态。

石磨秋,它用农村磨面用的石磨,石墨中间有孔,用公母卯套紧,放一横杠,横杠两端各置一小秋板,每端各坐一人,用人力推动旋转。在古时,可以边磨面边打秋。

届时,“秋千文化艺术节上”将有华阴市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集中展示;司家各宗族集体祭祖仪式;秋千技艺展示展演,引导游客体验秋千文化,游览古寨墙;游览油菜花海观景长廊和参观小寨村村史馆;市摄影协会组织摄影采风活动;华阴老腔专场演出、全市锣鼓展演、戏曲班社坐唱、电影放映等文化艺术演出活动。

民间社火

锣鼓秧歌

华阴老腔

华阴迷胡

夫北扑蝶

华山戏法

桥营木偶戏

“清明会上人如织,秋千架下人笑语。赤绳荡、燕双飞、翩跹倩影云外归。”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