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房子?点这里招聘求职房屋买卖教育培训二手市场交友相亲
--微华阴业务电话()--
因事到孟塬东秦峪,路过一个村子,人们称之为新庄,感到好奇。华阴地名中带“庄”的村子少之又少,何况还是“新”庄?我想这个村子的历史不会悠久。
看看新庄位置,北面远处的高楼大厦都在脚下,俯首称臣,南面不远秦岭入云,同天谈话,周围一里内再没有人家。
看看新庄的巷道,主巷道就一条,水泥铺就,东西方向,不到米长,村东头有几户面朝西,房子都俨然一新,从东到西,庄基却大都是窄的,不到七米宽。
看看新庄地形,西边是一条深沟,应该是秦峪的延续,村东也是一条无名小沟,但比西沟小得多,已经被人们几乎填平。
看看新庄周边庄稼地,柿子树多,红苕地多,花椒遍地开花。
向村子上了年纪的人请教,他说这个村子的人大多数人是从杜峪内村迁来。请注意,是杜峪内村,而不是杜峪口村,这些居民的祖上曾经居住在杜峪里边,离杜峪口村还有成十里地,听说杜峪内村高峰期人还不少,有将近口,他们也并非像峪外一样住在一起,而是散居在四五里的沟沟岔岔。
我奇怪,他们为什么当年要住在深山里?村人说旧社会峪外土匪多,差役多,杂税多,兵役多,人们生存不易。他们的先人大多从湖北、洛南逃荒而来,住在杜峪内这个世外桃源,享受暂时的安宁。
二一次经过新庄,看见在地里干活的一位老先生,和他谝了起来。老先生姓明,他说民国十八曾祖父母从湖北逃荒到杜峪内,这时他的爷爷只有几岁,爷爷弟兄三个,到杜峪内定居,原因是当时峪外土匪多,难以生存。十几年后,大概在解放前的年,他们爷爷辈在新庄这个地方买了三十几亩地,就举家迁移此地,和杜峪内村脱离了干系,现在明家在此居住七十余年,人口也已达七八十口。他们当初移来时就在附近的崖上打窑洞居住,冬暖夏凉,没有城墙,经济实惠。
明先生说,最早在此居住的是黎家,是个小户。明家和其他六家居住在崖下的窑洞里,另有成十家居住在两条大沟之间的村上,当时他们的房子是草房,庄基大多是丈八宽。当时这儿的总人口也就五六十口,到初级社时人口大概是90口左右,后来到了六七十年代,住窑洞的几家也走出窑洞,在村子里盖了草房,融入原来草房的行列。后来杜峪内村先后有不少人继续走出峪内,筑屋定居此地。六零年之前这儿狼比较多,狼经常吃村民的牛养猪等,有时狼还伤人。五八年陇海线开始南迁,狼才慢慢绝迹。
这个新庄现在属于云霄村委会管辖,有八十几户,人口接近,原曾想,孟塬这地方地土宽,人均耕地一定多!我的想法是错误的,听明先生说,人均耕地地只有八分多,还高低不平,过去以种植红苕、柿子、玉米、桃黍为主,现在以种植花椒为主,但村民都很勤劳,日子过得不错。
向明先生请教啥时候这个村子叫新庄?他也不知道啥时候开始叫新庄,大概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吧!
提起村人的姓氏,明先生告诉我,村里的姓氏比较杂,除了前边提到的黎家和自己的明家,还有张姓、刘姓、李姓、袁姓、蔡姓……
我发现村北有座庙,名字是“冯义宫”,不知祭祀的是谁?明先生说庙原来在巷里,也就一间房子,是四爷庙。
最奇葩的是有几户人家,虽然居住在这个新庄,但他们的户籍却不在新庄,不在孟塬镇,而属于岳庙办,这几户人是还是杜峪内村的居民,从杜峪内村到新庄没有多少年,大概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定居于此地,他们是人在曹营户口在汉,所以户籍依旧在岳庙办。
不要看新庄小,人们都勤劳,生活富足,家家户户门口都停着小车,人们悠哉悠哉享受着冬日暖阳!
作者简介
魏宽放,年生,祖籍华阴,生在蒲城,工作在华阴,从事教育工作,爱好用文字记录生活,当做娱乐,但无建树!
魏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