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严富余华阴贤人孟均夫先生 [复制链接]

1#

华阴贤人孟均夫先生

孟均夫(—),原名继章,字尊甫,后改字均夫,并以字行世。华阴市华山镇红岩村人。祖辈熏陶,茁壮成长。千年红岩孟氏宗族,继承先贤文化,秉持亚圣遗德。浓郁的文化氛围,造就了红岩孟氏一族的高尚情操。其父孟传芳,字钟翰,后改字宗献,号兰亭,晚清廪生、岁贡。曾任华阴县高等小学堂堂长、县师范传习所教习、县农业职业学校校长。曾主修《华阴县志》,诗文书法俱佳,乃陕西东府知名的笃学之士,时人尊称兰亭先生。清末为华阴县衙大堂撰对联:“设网能宽则宽,窃自思四野哀鸿,孰非赤子;败群可取则取,不必到三峰落雁,再问青天。”其忧国忧民、刚直不阿之节操,跃然纸上。民国初年,辞职还乡,隐居村舍,无意仕宦。虽生活清贫,然以诗书寄托,也不觉为苦。父辈的禀性和品格,直接感化和影响着先生地成长。良好的教育氛围,为先生的茁壮成长直接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不忘祖训,自学成才。幼儿时在乡塾接受启蒙教育,之后在本县高等小学堂和县师范传习所学习。少年时代,即因家境清贫、母亲多恙,未能入高等学府深造。后则替父分忧,尽管挑起了家庭生活的重担,但依然坚持半耕半读不辍。先生天资聪颖,用心专一,悟性甚高。冬春农闲时,在村南云台观焦仙祠内,夜以继日,潜心攻读,忘我自学。精通文史,学识渊博。熟读“经、史、子、集”,博览群书,一生手不释卷,嗜书如命。研习书法门派,掌握各派用笔要领。为节省纸墨,常以砖为纸,以土代墨。为练腕力,或以沙袋系腕,或以水碗置肩。天长日久,终于练就了一手腕力,创作出了一大批精湛的书法作品,声名享誉东府。先生善诗文,工书法。年华阴各界人士,在华山脚下玉泉院内为抗战阵亡将士竖立纪念碑,邀请先生撰写碑文,以留后世。书如其人,端庄秀美,风韵独具,知者称其为“华山孟体字”。于右任先生亦有“弹琴醒暮雨,放鹤入孤云”之美誉。一生执教,桃李满天下。从民国元年()起,先生先后在本县担任小学教师16年,其后曾在西安一中、同州师范、西安二中、私立云台初级中学、华县咸林中学、赤水农校、大荔农校担任初、高中语文教师。先生执教四十余载,桃李满天下,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这些人才,为新中国的建设发挥了巨大地促进作用。高人指点,如鱼得水。年秋,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来陕西讲学,10月31日来到华阴县,当天游览了西岳庙。随后几日,又游览了云台观、玉泉院、华山,11月5日离开华阴。康有为先生赐给他“进德修业”横幅,以资鼓励。年7月,陕西省教育厅和西北大学举办“暑期学校”,中国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及孙伏园、陈中凡等著名学者来讲学,这时先生在华阴教育界颇有声誉,聆听了鲁迅先生所作的题为《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的精彩演讲,深受鼓舞。在康有为与鲁迅两位大师的鼓励下,先生如鱼得水,求知的胸怀一下子开启了闸门,如波涛汹涌,一泻千里。关中鸿儒,恩泽后世。先生年轻时风华正茂,志存高远,坚持教育兴国的思想。一心兴办我县教育事业,立志教书育人,培育优秀人才,提高全民素质。年春,先生与翟麟生、杨志清一拍即合,联合倡议在上洼村创办私立乐育小学,轰动华阴教育界。为了改变本县学生远赴求学不便的现状,年,先生又参加了创办华阴县私立云台初级中学这一举措,且在该校担任教导主任多年。以先生的学识和作为,堪称关中鸿儒。先生一生关心、热爱家乡的教育事业,退休后,仍然十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