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在哪里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杨震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中国家规》周远廉/著
本章共字
更新于:-04-:36
陕西·潼关杨震
杨震(?—年),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郡(今陕西省潼关县)人,幼通经史,博览群书;中年从教,有弟子三千,多成栋梁之材,人称“关西夫子”“关西孔子”;五十岁入仕途,官至太尉。
杨震一生刚正不阿,勤勉清廉,以“四知拒金”的故事,美名远扬,又以遗财不如遗清白的治家之道,给后世留下清白家风。
站在秦岭东部北麓,凝望天空,但见一片苍茫。历史在渭、洛、*三河交汇的地方,哺育了万亩荷塘。茂盛的莲叶之间,不时有蛙鸣阵阵,仿佛在讲述着两千年前一代名臣杨震清正廉洁、清白做人的故事。
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省潼关县)人。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是名震一时的大才子。在历史上,杨震以“四知拒金”而为人们津津乐道,又以“清白传家”被后世广为传颂。
杨震早年热衷教育事业,20岁以后一心一意自费开设学堂教授学生,开始了他的教育生涯。他教学有方,名气大、学生多,被人们尊称为“关西孔子”。
杨震在家乡办学一办就是30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在被大将*邓骘招募时,杨震已到知天命之年。被招募后不久,杨震便被推荐为茂才,先后担任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直到汉安帝延光二年担任太尉,掌管国家*事大权。
◆四知堂,位于潼关县秦东镇四知村。
虽位高权重,杨震却始终为官清廉、不谋私利,一生都在追求清白正直。他在赴任东莱太守途中路经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提拔起来的,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报答知遇之恩,特备*金10斤,乘夜深人静送至杨震住处。杨震不但不受,反而严厉斥责了王密。王密辩解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从此,“四知拒金”的故事,就传为千古佳话,后人因此称杨震为“四知先生”。
◆四世三公。杨震家族从杨震起四代人连续担任“三公”职务,杨震、杨震之子杨秉、杨秉之子杨赐、杨赐之子杨彪均官至太尉,后人称为“四世三公”。从左至右依次为杨秉、杨赐、杨彪。
杨震为官十几年,即使后来官至太尉,依然秉承清廉作风。他不修豪华宅府,常以素菜为食,衣无锦绣,徒步往来不乘马车。在他蒙冤被罢官、决定以死明志时,仍要求子女“以杂木为棺,布单被裁足盖形,勿归冢次,勿设祭祠”,绝不厚葬。有人劝杨震为子孙考虑,置办产业。杨震坚决不肯,慨然说道:“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
在杨震看来,始终保持清白廉洁的形象和节操,就是他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遗产和礼物。
◆四知拒金。
■函谷关和潼关
函谷关和潼关都是关中至中原间的要隘。古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东北王垛村,战国秦置,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得名。西汉元鼎三年(前年)徙关于河南新安县。潼关,东汉末置,在陕西潼关县东北。《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自潼关建立后,便代替了函谷关,成为一方重镇。
■举茂才
茂才即秀才,因避汉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秀为茂,是汉代选举科目之一,始设于西汉元封五年(前年)。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令三公、光禄、御史、州牧等各岁举茂才一人,从此茂才由特举变成了岁举常科,成为仅次于孝廉的一种察举科目。杨震就是通过“举茂才”的方式入仕的。
审视杨震后裔的人生轨迹,他们的子孙们深受家风影响,个个都为官清廉。杨震家族从杨震起四代人连续担任“三公”职务,代代皆能守住“清白吏”之名声。据《后汉书·杨震列传》记载,“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代代“能守家风,为世所贵”。
清白名声远,久久传不泯。杨震的五个儿子都以“清白正直”誉满天下,特别是三子杨秉自律极严,以“三不惑”即不饮酒、不贪财、不近色闻名于世,人们赞其为“淳白”。杨秉之子杨赐,官至司徒、司空、太尉,同样继承了杨家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风范。《后汉书·杨震列传》中载有杨赐的奏章,他不畏权势,仗义执言弹劾贪官。杨赐之子杨彪,亦官至太尉。年,杨彪时任京兆尹,毅然决然地处死了作恶的宦官*门令王甫。
◆杨震像。弘农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杨震被公认为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
清廉篇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摘自《后汉书·杨震列传》
译文
/p>
杨震经四次晋升,在由荆州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巨野县东南)时,昌邑县令王密,是他在任荆州刺史时举茂才提拔起来的官员,听说杨震途经本地,为了报答杨震的恩情,于白天谒见后,又乘深夜无人之机,特备*金十斤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批评说:“我和你是故交,关系比较密切,我很了解你的为人,而你却不了解我的为人,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现在深夜无人知道。”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能说无人知道呢?”受到责备后,王密十分惭愧,只好作罢。
◆秦岭风光。秦岭南北的温度、气候、地形均呈现差异性变化,因而秦岭—淮河一线成为中国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线。
杨奇是杨震长门曾孙,少有大志,不以家势为名,与英才俊杰为友,不和豪强富贵者来往,汉灵帝时为侍中。他不献媚求荣,敢于谏言。汉灵帝曾说他,你脖项硬直,不低头屈项,真正是杨震的子孙。
天下杨氏出弘农,弘农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杨震被公认为杨氏家族的发脉始祖。其“清白吏”的家规,泽被千年,对子孙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
杨氏后人都以“清白传家”“四知家风”作为祖训,制定悬挂了形式多样、主题相近的家规家训。以杨震“四知”典故命名的“四知堂”“清白堂”,遍布各地,甚至在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等国都有杨氏后人为纪念杨震所建的祠堂。杨震精神早已远渡重洋超越了国界,深深影响着人们。
一如李白吟咏杨震:“关西杨伯起,汉日旧称贤。四代三公族,清风播人天。”
名家之言
慎始、慎终、慎独、慎微
杨升南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殷商文化研究会首席顾问
汉太尉杨震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清官,“四知拒金”的佳话,千古流传,光照日月。杨震一生淡泊名利,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杨震敢于直谏,勇斗奸佞,铮铮铁骨,以死明志。他用自己的仕宦经历和全部生命诠释着对“慎始、慎终、慎独、慎微”的不懈坚守。千年以后,杨氏文化的精髓没有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今日许多杨氏宗祠都以“四知堂”或“清白堂”命名,有形建筑正是杨震廉*精神与清白家风的物质载体。
人文地理
方位
◆杨震故里潼关县地处陕西省渭南市,居秦、晋、豫三省交界处,西距西安约公里。
交通
◆乘坐高铁至渭南华阴市华山北站或乘坐飞机至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再转车至潼关县。
历史
◆潼关,东汉设潼关,唐置潼津县,后废。明置潼关卫,清置潼关县,后升厅。
名人
◆弘农杨氏是东汉时期名门望族,杨震及其子孙杨秉、杨赐、杨彪都官至太尉。
◆渭南市名人众多,隋文帝杨坚,唐代*事家郭子仪、文学家白行简,北宋名相寇准皆出于此。
风景
◆潼关县历史遗迹众多,有雄关虎踞、秦岭云屏、风陵晓渡等潼关“八景”,另有十二连城、仰韶文化遗址、马趵泉、佛头崖等景点。
◆潼关靠近西岳华山、唐玄宗泰陵等著名景点。
民俗
◆潼关南街芯子,是产生于古潼关南街境内的民间舞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