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春雨淅沥沥地落在三秦大地上,给人们带来一丝悲凉之情。每当四月来临,人们都不禁想起*原上令人敬仰的陈忠实先生。三年时光匆匆而逝,这两日,陕西人艺在陕西大剧院接连上演两场话剧《*原》,并举办隆重纪念活动,引发了众多人们对先生的怀念之情。
舞台追忆致敬大师
陈忠实先生生前曾说:“让咱自己的娃演,到北京去演,到全国去演。”如今,话剧《*原》已问世三年,他却没能亲眼看到这部话剧上演。19日晚11点,当话剧《*原》大幕落下,演员们将巨大的康乃馨花篮献给陈忠实先生家属。大家通过这种方式,表达对陈忠实先生的追思与怀念。当晚,陕西人艺邀请陈忠实老师家属和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观看话剧《*原》,让大家通过舞台,回到20世纪上半叶西北农村社会,重温这部陈忠实先生最满意的话剧版本,感受这座文学丰碑。
“*原上有*,世间再无陈忠实。”年4月29日,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忠实与世长辞,消息传出,引发万千读者的悲痛悼念。回首年,陈忠实开始历时4年创作小说《*原》,50万字的长篇小说时间跨度长达半个世纪,从清朝覆灭到民国建立,从*原上*两大家族的较量到国共两*斗争的社会背景,从与宗法家族制度的抗争到时代变迁下的坚守,小说一经出版就因雄壮的西北秘史引发巨大反响。年,小说《*原》获得中国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多年来被改编成同名电影、电视剧、话剧、舞剧、秦腔等多种艺术形式,收获了大量忠实读者。
三年后,话剧《*原》的演出现场,一支支素净高雅的康乃馨插满了花篮,一位位前来观看演出的观众神情肃穆,一句句高亢的老腔回响在演出大厅……岁月流转,陈忠实先生已逝世三周年,但在孕育了陈忠实和《*原》的三秦大地上,大家没有忘记陈忠实老先生,众多陈老的忠实读者自发前来,再看一次《*原》,再听一次华阴老腔,以多种方式深切怀念陈老。
无私奉献质朴情怀
“*原上最好的先生走了……世上再也出不了这样好的先生了。”年,陕西人艺开启话剧《*原》创作旅程,陕西人艺因此与陈忠实先生结缘,在合作交流中不仅结下了深厚真挚的情谊,更共同为广大观众呈现了一部气势恢宏、匠心独具的精彩话剧。
“不必用明星,让娃们演,亮出咱老陕的风采。”三年前,陈忠实先生对“《*原》回家”投入了极大的支持和情感。在陕西人艺酝酿《*原》话剧之初,陈忠实先生对版权费用分文不取,他只想让《*原》走出陕西、走向全国,让更多人了解陕西文化的深厚底蕴和陕西人民的勤劳勇敢。
从复杂庞大的人物脉络到跌宕起伏的主体事件,从忠于原著的陕西方言到起承转合的叙事方式,从传统世俗与现代思想的冲击到时代潮流和复杂人性的拷问,陈忠实先生不仅对话剧《*原》的创造与编排给予了全力的帮助和专业的建议,更给予了陕西人艺主创团队和演员们极大的鼓励和肯定。
年12月,陕西人艺版话剧《*原》于西安人民剧院首演,当时正在病榻中的陈忠实先生在演出中场休息时打来电话,细心询问演出情况和观众反响。首演结束后,陈忠实先生满意地向陕西人艺院长、《*原》制作人李宣说道:“我要感谢你们,是你们把《*原》演活了!”
在陈忠实先生的厚望中、在社会各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