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儿童医院青春痘 http://m.39.net/pf/a_8860372.html大家好,我是爱读历史的侠气少年,今天的历史文章,主要是想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那个盛衰跌宕的大隋帝国,了解被后人误解谩骂了上千年、功绩仅次于秦始皇的隋帝杨广的一生。
大家第一次知道隋炀帝杨广,无非是通过两个途径获知,第一个是初中历史课本,第二是各大影视剧。其中以《隋唐演义》中的杨广荒淫无道、昏庸残暴的形象最深入人心。演义毕竟是野史小说,不能信以为真,这对杨广其实是非常不公平的,因为历史上的杨广并非如此。历史剧还是应该写实一点,不能误导了观众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历史上真正的杨广到底是什么样呢,他有什么功绩与过错?他的大隋帝国为何会从绚烂走向最后的衰亡,请听我慢慢道来。,带你了解一个不一样的杨广。
隋炀帝杨广(年—年),本名杨英,小字阿麽,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年—年在位),35岁即位,在位14年。
杨广
杨广的进阶之路
杨广从小就学文习武,是罕见的少年天才,史书称:“美姿仪,少聪慧”。在北周武帝时期,荫蔽父亲杨坚功勋,受封为雁门郡公。北周大定元年(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杨广被封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时年十三岁。在杨广二十岁时便统帅三*平定南朝的陈国,统率的是韩擒虎和贺若弼等当世名将。杨广天生聪慧,文武双全且胸怀大志,是一个杰出的*事家和*治家。
杨广的感情史非常简单,他用情专一,他一生只娶了两个妃子,正室萧妃,侧妃萧嫔,他对两人恩爱有加,相敬如宾,并非演义中的荒淫无道形象。历史记载杨广膝下只有三子一女,分别为长子杨昭(母萧妃)、长女南阳公主(母萧妃)、次子杨暕(母萧妃)、次子杨杲(母萧嫔)。当年有大臣向隋文帝杨坚弹劾杨广荒淫,杨坚怒骂道:“我儿若是荒淫,他又岂会只娶两个妃子,只诞下三子一女?”
杨广与萧妃
杨广其实是非常孝顺之人,又不喜豪奢,出行都是轻车简从,整日都跟萧妃在一起,对朝中大臣礼贤下士,谦恭有加。跟太子杨勇完全相反,杨勇宠妃极多,爱名士风流,喜华贵,后因种种原因导致杨坚对其慢慢失去信任。相反,其父杨坚与独孤皇后都非常喜欢次子杨广,认为他才是可以带大隋走向繁盛的人,开皇二十年(年)十月,隋文帝废杨勇,十一月,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仁寿四年(年),隋文帝病重仁寿宫,太子杨广考虑到如果杨坚病逝,杨勇一*必定会反扑,演变出一场夺宫之变。所以需要做好准备,便暗中与尚书左仆射杨素书信往来,问其文帝病况,杨素把情况一一罗列出来,将书信传出给杨广,宫人却误把书信传至文帝寝宫,文帝看后大怒,便召大臣柳述、元岩去宣杨勇前来,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他们迅速调来东宫的裨将兵士来宿卫仁寿宫,宫门禁止出入,并派宇文述、郭衍进入调度指挥;命令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一会儿,隋文帝死了,杨广即位。(关于杨坚之死,史书上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被张衡*死,另一种是被张衡“血溅屏风”。)
文帝杨广与独孤皇后
杨广的帝王之路
杨广在发动*变之后,在仁寿宫墙上写下“大业”两个字。可见杨广心中所向往的乃是天下大业,有施展宏图霸业的远大抱负!年,杨广即位,改国号为“大业”。自此,他开始放开手脚施展埋藏他心中多年的志向,开始了他充满传奇与争议的一生。
隋帝杨广
开凿大运河
开凿大运河是大家最熟知的一项工程,打通永济渠和通济渠。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涿郡(北京),开凿全长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在中国最富饶的东南沿海和华北大平原上,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北京七个省市。这项工程浩大,影响深远,利在千秋。说得严重点,仅次于始皇帝修建长城,可媲美秦直道。杨广从幼年便知道南北朝之间的矛盾已有百年之久,若要真正做到中央集权统一,南北经济互通有无,使天下百姓归心,就必须要开凿大运河,互通南北,消弭南北百姓的矛盾,无论从*治还是经济亦或是大隋的国运的将来着想,这都是必须要实施的一项决策。
大运河开凿路线图
实施科举
在两晋南北朝的几百年里,那些高门大姓的世家大族,因为垄断了国家绝大部分的知识、人才、财*、国计民生,因此,不论各个胡汉王朝怎样如走马灯般更迭,却能代代保持荣华富贵、常有功臣名人,始终占据帝国最高的*治地位。从隋文帝杨坚开始,就着手跟世家抢夺人才储备,隋文帝杨坚罢乡举,废止中正官,开创科举制,杨广又始建进士科,力图从世家大族手中完全夺回选官人事权。科举制打破了常规的门阀对官职的垄断,为寒门士子提供了鱼跃龙门的机会,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梦想。科举制度在中国一直延续到现在已有数千年时间了,可谓是功勋卓著,可以媲美秦始皇流传千年的的郡县制改革了。
隋帝杨广
定都洛阳
定都洛阳是杨广心中最渴望实施的一个国策,为了这个事情,甚至不惜跟满朝文武闹掰,不惜背上百姓对他的骂名。杨广从小就憎恨关陇世家把持朝廷重要官职,掌握天下最大的财富。定都洛阳可以有效的脱离陇西贵族世家对朝堂的控制和对国家的影响,而且洛阳更加靠近南方,更能有效地平定战乱,加强了中央集权的稳定,让南北文化能够更好的融合,在南北文化的碰撞融合中,杨广自身就有非常大的贡献。天下都知道杨广虽是北人,却从小就喜欢烟雨江南,对江南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他的很多诗里都跟南方有关,比如他的《悲秋》、《春江花月夜》、《夏日临江》、《江陵女歌》等等。值得一说的是杨广还非常有才华,苏轼最出名的词牌《水调歌头》就是杨广开创。
洛阳
亲自开拓疆土、打开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公元年(大业元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韦云起率*入契丹境地,突然发起进攻,大败契丹*,俘虏其男女4万余人。隋朝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公元年(大业四年),隋炀帝派*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度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
公元年(大业五年),杨广率大*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的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这次出行绝不是游山玩水,个人玩乐的。因为西部自古大漠边关、自然条件环境恶劣,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的袭击。此峡谷海拔三千多米,终年温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在路上吃尽苦头。隋炀帝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其意义重大。在封建时代,中国皇帝抵达到西北这么远的地方,只有杨广一人。杨广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帝杨广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
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随后隋朝成为更开放的国度。即使是隋朝灭亡前夕,各国也还臣服于大隋王朝,还给隋朝进贡送贺礼。(大业)十一年春正月甲午朔,大宴百僚。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传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并遣使朝贡。
杨广巡张掖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三征高句丽
大业七年,杨广下诏征天下兵进攻高句丽。大业八年,隋*出动一百一十三万士兵,二百多万位民夫。加上大量辅兵,共计万左右,道路上人挤人,牲畜累死,士兵民夫偷跑不计其数。杨广设置督令官,允许高句丽投降,只要高句丽投降便撤兵,等对方出城称臣。所以每次快要攻上城头,高句丽便举白旗投降,督令官便挥旗收兵,高句丽便趁机修整*队,筑防御工事,然后又与隋*大战,致*队死伤惨重却无法攻破城池。后因尸体堆积如山,没有及时处理,又是炎热天气,导致瘟疫爆发,*队民夫死伤大半,败于辽东城(今辽宁辽阳),惨淡收兵。
大业十年(年),杨广第三次发兵进攻高句丽,因隋末农民起义已遍及全国,隋王朝岌岌可危,最后只好议和收兵。
大业十一年(年),杨广依例北巡长城,始毕可汗率兵将其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杨广派人向始毕可汗之妻、隋义成公主求救(杨广之姊),义成公主遣使告知始毕“北边有急”,加上隋朝援*相继抵达,始毕在九月撤围而去。
杨广三征高句丽的结局注定是失败的,因为杨广根本就没有打算灭国高句丽,而是利用三次出征来消耗门阀世家在*队中的根基,*队中上至将帅,下至校尉,基本都是门阀世家所把持,杨广想通过这三场战役,彻底将*队中的贵族势力拔除。否则凭借那么多当世名将从水路并进,以及百万士卒会攻不下来一个小小的高句丽吗?
三证高句丽
身死国亡
随着杨玄感造反,隋朝各地揭竿而起,历数杨广十大罪状,爆发出一场无法收拾的造反浪潮。大业十四年(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裴虔通、等人抓住,杨广欲饮*酒自尽,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随着隋朝各地的造反,各地*阀互相吞并征伐,导致千里赤野,农民十存一二,生产力一度下降到最低点。
杨广自缢而亡
最后
隋朝二世而亡跟秦朝的二世而亡何其相似,杨广的功绩也是直追秦始皇。奈何他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刚建立的大隋朝应该休养生息,徐徐推进改革,而不是在沉疴极重的时候下猛药。他后期又太过于急功近利,想要在有生之年完成他的大业梦想。试想,如果杨广耐着性子慢慢改革,多历几代,大隋一定会国祚绵延更多年,而不是昙花一现。大秦王朝和大隋王朝都是历史长河中的一颗彗星,一闪而逝,却留下了万丈光芒,为后人带来众多福祉。
千秋帝王功与过,都尽付于说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