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教学病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 [复制链接]

1#

今天神经介入资讯“教学病例专栏”为大家分享的是海*医院洪波教授、张磊医师等带来的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欢迎阅读。

导语

一、病例简介

◆◆◆◆

病例1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

◆◆◆◆

1.临床表现

患者,女性,45岁,突发后枕部疼痛伴恶心呕吐3h,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图15-1A),急诊送至我院。入院时神志清楚。问答切题,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阳性体征,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颈抵抗阳性。Hunt-HessⅡ级,WFNSⅠ级。

2.影像学检查

CT: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无脑实质出血,出血以桥小脑角池和环池周边为主,右侧偏多,四脑室和右侧侧脑室后角少量积血,Fisher1级(图15-1A)。

DSA:入院急诊DSA行四血管正侧位造影提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二维及三维重建提示动脉瘤形态不规则,可见瘤壁存在小泡凸起,瘤颈宽3.6mm,瘤高2.0mm,瘤体最大径2.5mm,未见血管明显痉挛(图15-1B~E)。

图15-1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患者术前头颅CT及DSA影像

A:发病当天头颅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以环池周边为主,右侧侧脑室后角少量积血;

B~E:入院急诊DSA提示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动脉瘤位于PICA蚓部分支

3.诊断

蛛网膜下腔出血;右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远端动脉瘤。

4.治行

(1)治疗策略

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术。

(2)材料及药物

6F动脉鞘;

6F导引导管(Neuron);

0.inch导丝(Terumo,Somerset);

弹簧圈微导管Echelon10;

0.inch微导丝TranscendPlatinum;

普通Y型阀X2;

弹簧圈:Hydrosoft2mm/8cm,Hypersoft1.5mm/2cm;

血管缝合器;

造影剂;

肝素。

(3)手术过程

气管插管全麻后,常规右侧股动脉穿刺,置6F鞘管。全身肝素化。6F导引导管在导丝导引下超选至右侧椎动脉颈2水平,行旋转造影并三维重建。根据重建的三维图像选择工作角度,并测量动脉瘤大小。双C臂调整至工作角度后,作路径图。在路径图下,微导丝(TranscendPlatinum)辅助微导管(Echelon10,头端单弯塑形)超选至动脉瘤瘤体内(图15-2A)。因动脉瘤颈宽,且位于PICA远端小脑蚓部供血分支上,无脑干供血分支,故选择动脉瘤栓塞并载瘤动脉分支闭塞,在动脉瘤瘤体及载瘤动脉中填入2枚弹簧圈(Hydrosoft2mm/8cm、Hypersoft1.5mm/2cm),再次造影提示载瘤动脉闭塞,动脉瘤不显影,PICA的皮质分支保留(图15-2B~D)。

(4)术后处理及随访

患者术后MRI未见新发脑梗死(图15-2E),无新发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术后1年后随访影像显示动脉瘤完全不显影(图15-2F),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阳性体征。

二、病例讨论

1.背景及诊断

(1)研究背景

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inferiorcerebellarartery,PICA)为椎基底动脉系统颅内分支中较大的一支,是椎基底动脉分支中最长的血管,主要供应延髓、第四脑室、脉络丛和小脑,具有行程复杂、迁曲及供血区域变异较大等特点。PICA与颅神经的关系是所有脑动脉中最复杂的。椎动脉颅内段通常行于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的前方,PICA的近端在第Ⅶ、Ⅷ、Ⅸ、Ⅹ、Ⅺ、Ⅻ对颅神经之间或周围。Mericle根据动脉与延髓及小脑的位置将PICA分为前延髓段、外侧延髓段、扁桃体延髓段、末端扁桃体段和皮质段。前延髓段、外侧延髓段及扁桃体延髓段多有供应脑干的穿支动脉发出,但末端扁桃体部及皮质部没有发出穿支动脉。Lewis根据是否存在脑干穿支动脉,将前延髓段及外侧延髓段定义为PICA近端,扁桃体延髓段为过渡段,其余两段为PICA远端。

图15-2右侧小脑后下动脉动脉瘤及载瘤动脉闭塞术

A:微导管超选到位;

B~D:术后即刻造影提示动脉瘤不显影,载瘤动脉闭塞,侧支代偿良好;

E:术后MRI未见新发梗死;

F:术后1年DSA随访动脉瘤未显影

临床统计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约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10%。其中PICA动脉瘤临床上的发病率约占颅内动脉瘤的0.5%~3%,占后循环动脉瘤的11%~20%。而多数PICA动脉瘤位于PICA起始部(VA-PICA动脉瘤),其次发生于PICA的远端血管(孤立的PICA动脉瘤),占15%~30%。

(2)诊断

PICA动脉瘤临床症状主要是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突感头痛(枕部为主),伴随意识不清。PICA因其走行路线,某些瘤体较大的患者可能因为小脑、脑干及后组颅神经受压等而产生一系列相关临床表现。

患者因突发头痛、恶心等症状,特别是后枕部为主的突发疼痛就诊,CT检查急性期出现脑室积血尤其是四脑室积血应高度怀疑本病的可能,因PICA动脉瘤体常位于四脑室侧孔及中孔附近,一旦破裂出血易流经四脑室并出现于整个脑室系统。PICA动脉瘤破裂出血的CT特征:①脑室内出血,尤其是四脑室,PICA远端动脉瘤脑室出血高达85%以上。②梗阻性脑积水,中、重度脑积水占70%。③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后颅窝为主(30%病例出血仅局限于幕下、罕有延及大脑半球凸面者)。④小脑半球和下蚓部脑内血肿,这是PICA远端动脉瘤破裂的典型表现。但颅颈交界的出血行CT扫描容易因颅底骨质的伪影而漏诊。

DSA全脑血管造影目前依然是诊断PICA动脉瘤的金标准,但造影术中应包括完整的所在血管造影。单支椎动脉造影常易漏诊。

2.治疗

与其他颅内动脉瘤相比,PICA动脉瘤破裂引起脑室出血和继发梗阻性脑积水的风险更高,尤其是脑干受压时死亡风险增加。为防止再出血和脑积水的发生,动脉瘤应尽早治疗。

(1)血管内治疗

血管内治疗PICA动脉瘤可以避免对脑干及后组颅神经的牵拉损伤,比开颅夹闭手术具有更低的手术并发症。弹簧圈栓塞动脉瘤能够有效地防止动脉瘤再出血。

(2)开颅手术治疗

与其他出血型颅内动脉瘤的治疗一样,PICA远端动脉瘤的最佳治疗措施一直存在争议。开颅手术治疗方法包括直接夹闭动脉瘤、动脉瘤孤立手术、动脉瘤包裹、动脉瘤切除后颅内一外血管搭桥等。

3.常见并发症

术中破裂出血;术后局部脑组织缺血。

三、策略选择及实施要点

1.策略选择

该例患者为PICA远端动脉瘤,载瘤动脉扭曲纤细,采用支架辅助技术风险较大。PICA常与对侧或小脑表面其他血管吻合丰富,一侧PICA远端闭塞,一般不会导致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且PICA远端一般无脑干分支,所以动脉瘤和载瘤动脉闭塞是相对安全的。但应避免单纯采用液态栓塞材料进行血管内孤立术,液态栓塞材料容易弥散进入远端血管床,阻碍侧支循环的供血从而导致脑梗死。

2.技术要点

对于PICA远端动脉瘤,准备行动脉瘤栓塞及载瘤动脉闭塞的,微导管的选择应更细更软,能兼顾弹簧圈填塞及打胶。在使用液体栓塞材料的时候,应尽量让胶留在原位,减少其向远端弥散。拔管时需注意防止把胶带到近端主干血管。

3.注意事项

(1)术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侧支循环代偿情况来决定手术方式

虽然说PICA常与对侧或小脑表面其他血管吻合丰富,一侧PICA远端闭塞,多数情况下不会导致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但还是需要在术前对患者侧支代偿情况进行详尽的评估。

虽然本章节讲的是PICA远端动脉瘤,但需要对PICA近端动脉瘤的治疗策略做一强调。PICA近端动脉瘤(前延髓段、外侧延髓段及扁桃体延髓段),因载瘤动脉可能存在脑干供血分支,故治疗上应尽量采取瘤内栓塞为主,可采用支架或球囊辅助技术。闭塞载瘤动脉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应慎重,在闭塞前采用球囊闭塞试验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变化,若无明显变化者,可闭塞血管。对于球囊闭塞试验阳性的患者,闭塞载瘤动脉时,应尽可能实施脑血管重建术,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出现。

(2)减少术中出血风险

PICA血管较为扭曲,在超选远端血管时移位明显,应避免导丝穿破小血管导致出血,栓塞过程中需要随时调整导管的张力,避免动脉瘤破裂,特别是小动脉瘤。

(洪波张磊)

往期回顾

第一章

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自然病史

第二章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评价

第三章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药物治疗选择(上)

第三章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围手术期药物治疗选择(下)

第四章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常用技术

第五章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常见并发症及处理

经典病例:载瘤动脉闭塞、支架辅助栓塞治疗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二例

血流导向装置Tubridge治疗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二例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巨大动脉瘤治疗病例讨论、策略选择及实施要点

颈内动脉一脉络膜前动脉动脉瘤一例

颈内动脉分叉部动脉瘤二例

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二例

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四例

大脑前动脉末梢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

大脑中动脉分叉部动脉瘤

基底动脉尖动脉瘤

基底动脉——小脑上动脉动脉瘤

血泡样动脉瘤

值得信赖–国产弹簧圈临床应用初步经验分享

大脑后动脉动脉瘤

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垂体瘤并发假性动脉瘤一例

长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