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每周科普患了动脉瘤,应该如何办 [复制链接]

1#
姚女士因有头痛,医院后查头颅MRA证实在颈内动脉后交通段有一小动脉瘤,大小约3mm。姚女士有点慌,于是求助医生,患上动脉瘤,应该如何办呢?头颅MRA证实动脉瘤后,需要证实吗?目前对于动脉瘤的检测有多种方式,包括CTA、MRA、DSA方式,其中3D-DSA是动脉瘤诊断的金标准。但CTA、MRA作为无创检查有独特的优势,可以筛出大部分动脉瘤。CTA、MRA和DSA诊断动脉瘤的准确度分别为95.6%、88.9%和98.7%,但CTA、MRA仍有自身的一些缺点。CTA在近颅底处因去骨困难造成误差,MRA会受血流速度影响,对微小动脉瘤及血栓性动脉瘤的敏感性仍有不足。MRA序列中有多种序列,包括常用的TOF-MRA、CE-MRA和PETRAMRA和zTEMRA等序列,后二者的影像质量明显提高。同时对于小动脉瘤的诊断应慎重,后交通段动脉瘤还需与后交通动脉圆锥相鉴别。如果仍旧困难,则需行全脑血管造影检查,3D-DSA来证实。姚女士后来经高年资卒中医生会诊后,多角度观察病变,认为动脉瘤诊断基本成立,可以暂时不做全脑血管造影检查。

稳定性分析

对于偶然发现的颅内动脉瘤,不应见瘤色变,更多的应该是坦然处之,因为大部分未破裂动脉瘤为稳定性的,只有0.8~2%为非稳定。我们一般说动脉瘤生长很慢或者不生长,或者未破裂状态就是稳定的,反之出现动脉瘤的生长和破裂就是不稳定的。动脉瘤的生长一般认为在两次比较中,动脉瘤至少1个方向上生长大于1mm;破裂指发生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通过腰穿发现血性脑脊液或者CT显示有脑沟脑池出血。

因此对姚女士而言,需要确定这个动脉瘤的稳定性,是否存在快速生长和破裂的风险?或者这种风险有多大?

传统我们其相关因素有:遗传(人群),有无高血压,既往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年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侧壁/分叉?前循环/后循环?),是否规则,根据一些评分来确定,如PHASE、ELAPSS评分。这是一个大致的,因为对动脉瘤形态学信息涉及较少,如形态上的不规则度,AR、SR、UI、NSI等;另外动脉瘤壁的强化特点,动脉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也与稳定性相关。

目前稳定性分析可以通过Uknow的稳定性分析模块来进行分析,这是一种基于大数据的人工智能模型,它根据临床指标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更可信。

姚女士的动脉瘤的稳定性分析是中风险的,主要特征是形态学不规则,可以采取手术治疗。对姚女士而言,下一步就是寻求最佳治疗,到底哪种是最佳的治疗方式?手术、介入?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密网支架?

寻求最佳治疗

最佳治疗到底是否存在?这是姚女士最为关心的问题。最佳治疗应该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治疗。最佳治疗应该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治疗。最佳治疗应该是在安全与有效二者取得的一种最好平衡,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更多人选择的方式。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因为其微创,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更正为:最佳治疗应该是最安全和最有效的治疗,应是在安全与有效二者之间取得的一种最好平衡。血管内介入治疗,主要因为其微创,手术时间短,恢复快,而受到更多选择。如何寻找最佳治疗?手术前规划,数字规划是一个策略。目前比较成熟的是密网支架(FD)的术前规划。因为密网支架是一个新的技术,同时支架的短缩率和孔隙率是两个重要的参数,尺寸过大的FD可导致支架内狭窄或器械扩张不良,尺寸过小会导致器械移位、脱落到动脉瘤中,血管覆盖不良;在高度弯曲的血管上放置FD也会带来一些技术挑战,因此需要一个术前规划,可以有效地提高手术安全性。目前这方面的产品有:Ankyras、SimSize、Angiosuite、SurgicalPreview、Uknow。术前规划能明显增加医生在支架型号选择方面的自信。模拟手术是另一个策略。直接使用患者真实数据,3D打印出中空血管1:1动脉瘤模型,之后按照规划进行实施,观察操作的难度及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在实际手术中有针对性地处理、规避,保证手术的顺利实施。模拟医学使“最佳秘诀”变成了“最佳实践”,目标就是医疗安全。姚女士最后明白,对于颅内动脉瘤,最佳治疗其实是有路径可循的,并不复杂,数字模拟与模型实验均是可及和有效的。即日起“神经介入资讯”更名为“神介资讯”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