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看白癜风好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knowledges.html渭南日报记者梁晓蔚通讯员孟春明孙志成
厚植精神沃土,迎来文明新风。年新年伊始,华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持续发力,深入推进,回首过往历程,留下了太多的艰辛和汗水,也砥砺出一座城市的风骨与灵*。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华阴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着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不断完善城市治理体系,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奋勇争先,文明创建热潮此起彼伏,优美的文明旋律在华岳大地久久回荡。
创新机制对标对表
干群联动推进创文落细落实
在全面创文、全域创文和全民创文的过程中,华阴市以人民满意为出发点,突出人文情怀,使人民群众真心赞成创文、拥护创文、融入创文,让人民群众目睹城市的变化,享受创文的成果,让创文工作常态长效,富有生命力。
创文伊始,该市就印发了《华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三年规划》《华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实施方案》《华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责任清单》等文件,对涉及创文的16个测评项目、42个测评指标以及个测评内容进行了逐项分解,全市62个市级及驻地单位和6个镇(街道)全面参与。
为推动创文工作顺利开展,华阴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分别担任第一总指挥和总指挥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下设创文办和七个创文工作分指挥部,分别明确由市级分管领导担任分指挥。构建起了领导挂帅、全员参与、责任到人的创文新格局。
广泛开展各类创文宣传活动,华阴市级媒体、网站开辟创文宣传专栏,解读创文*策、发布创文动态、印制发放创文主题系列宣传品,发布倡议书,积极营造浓厚的创文氛围,不断提高创文工作知晓率和参与度。同时,充分发挥资讯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对创文责任落实不力的单位追踪报道,对市民不文明行为公开曝光。
为压实创文责任,该市创文指挥部印发了《华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考核办法》《华阴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创文工作纳入镇(街道)、市级部门的季度点评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并作为奖励和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与此同时,每年邀请人大代表、*协委员对创文工作调研视察,建言献策。
在激活“细胞”创文中,该市灵活运用“三项机制”,出台全省首家《文明城市文明单位创建奖励办法》,对精神文明先进集体进行鼓励的同时,及时兑现创文奖补资金。年,华阴市级财*落实专项奖补资金万元,对18个渭南市级文明单位按照规定落实奖补资金,真正让开展创文的单位和参与创文的干部群众,既有“面子”又得“实惠”,文明创建的热情不断得到激发。年,华阴市申报创建文明单位同比增长30%,文明单位创建由过去的“要我创”转变为现在的“我要创”。
一方钟灵毓秀,一座历史名城,经过华阴市多年的实践,构建出了“市委统一领导、文明办创文办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广泛参与”的精神文明创建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民心所望目标所向
精品工程支撑创文持续发力
“从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做起,从老百姓最不满意的事改起。”华阴市委、市*府向市民作出了庄严的承诺。市民反映市区公厕太少,69座城区免费公厕数月间悉数到位;市民反映文体设施薄弱,年12月“五馆一中心”项目正式落地;市民反映垃圾收集不及时,全市32辆清运车,余个垃圾收集箱做到了每天清运两次……这一桩桩、一件件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事都在群众的呼声中孕育而出。
坚持生态优先,顺应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年华阴市投资8.95亿元,启动长涧河综合治理工程,新建了旅游滨河大道,一处景观喷泉、两座观景桥、四道跌水坡、七座功能建筑物组合成了“景区—城区—湖区”的生态长廊,一条几乎断流、基本丧失水体自净功能,承载着华阴人记忆的母亲河,正在恢复昔日一幅清水潺潺、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画卷。
华阴市突出建设道路绿化、公园广场、文体设施等民生项目,投资4.4亿元,打通了8条5.6公里的“断头路”,新建街头绿地小广场4个,新增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市民期盼多年的长涧河西桥重建通车,公共基础设施水平不断完善;投资两亿元,开工医院综合门诊楼,新建幼儿园1所、小学两所,新增学位个,民生保障不断完善;投资万元建成生活垃圾中转站8座,购置垃圾收集车34辆、收集箱余个,实现了“村收集、镇清运、市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模式,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厕所革命全力推进,该市通过优化厕所布局、补齐厕所数量、提升厕所档次、规范厕所管理等方式,新建69座免费公厕,实现了城区、景区全覆盖,助推全域旅游建设,有效破解了市民和游客“如厕难”问题。年5月28日,全省“旅游厕所革命”现场会在华阴市召开,“华阴经验”在全省推广。
环境卫生治理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大难题,该市以文明创建为总抓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公共秩序等专项整治,华阴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和市级领导包联市区主要路段,定期倾听群众需求和意见,沿街每一家店铺落实“门前四包”责任制,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如今不仅市区整洁了、环境变好了,干部群众的文明意识也显著提升。
为有效提升社会综合治理能力,该市投资万元实施“雪亮工程”,通过安装在城市主要节点的个监控摄像头,执法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屏幕上将主要路口、街巷道路“一览无余”,实现了全市各街道、道路、乡村摄像监控无死角、全覆盖。
据悉,该市始终坚持创文为民、创文惠民的理念,并把创造优良人居环境作为中心目标,努力把城市建设成为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幸福家园,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截至年9月底,大气优良天数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8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率在关中69个县(区)排名第一。
崇德向善树立榜样
文明实践引领创文培育新人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中,该市通过润物细无声的宣传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耳濡目染中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文明践于行,公德始于心”……无论是街头巷尾、公园广场,还是机关单位,色彩鲜艳、主题突出、元素丰富的公益广告、文化墙随处可见,这些以宣传主流价值观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走近市民身边、融入市民生活,集聚和传递起了“街头正能量”。
为加强市民文明行为规范宣传教育,该市修订印发了《华阴市民文明公约》《华阴市民文明手册》等精美宣传图册,全面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小学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传唱、“争做美德少年”、“小手拉大手”等主题实践活动,不断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在华山脚下的烈士陵园,伤残*人张顺京用38年的坚守兑现着自己的承诺,守护着不同时期为新中国牺牲的多位革命先烈。近年来,该市先后涌现“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名,“中国好人”1名;“陕西省道德模范”3名,“陕西好人”2名。学身边人、讲身边事,持续开展的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先进事迹宣讲巡展让广大干部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效仿,放大了先进人物的示范效应,崇善、扬善、行善之风吹遍华阴大地。
开展志愿服务
积极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建设,华阴市已注册志愿者1.2万人,志愿服务组织个,开展各类集中志愿服务活动余场次。广大志愿者积极参与文明旅游、文明交通、文明餐桌等文明劝导活动,成为华阴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特别是在今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全市余名志愿者、56支志愿服务团队深入一线开展联防联控、专业医护、便民服务、义务送医、心理援助等志愿服务,为战胜疫情提供了强大支撑。
年1月21日,华阴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揭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为全市志愿者搭建起了一个建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新平台。截至年年底,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9个,为全市个村(社区)各配备1名文明指导员。全市支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和名注册文明实践志愿者以村、社区、公共文化场所、景区景点、窗口单位为重点,活跃城乡,服务社会。
丰富校园文化
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播撒着文明的种子。徜徉在华阴市仙峪口村巷道里,各家门头、围墙都用青砖改造,墙面上二十四孝、村规民约、道德规范、家风家训等以文化教育为主题的图画,时刻教育引导着村民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正是通过这种文明城市创建与美丽乡村建设一体推进、双融互促的方式,加快推进“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十个一”民风建设的步伐,广大农村“好媳妇”“好公婆”“最美家庭”“十大孝子”“十星级文明户”不断涌现,乡风文明逐步形成。
据悉,该市个行*村安装大喇叭个,每天定时播放宣传*的方针*策、惠农举措、科普知识、文化艺术等,建立起了群众身边一支不走的“宣传队”。
以文塑城以文名市
历史文化滋养创文气韵彰显
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最高的荣誉,建筑是她的脊梁,环境是她的容貌,市民的文明素质是她的灵*,而文化则是她的气质。
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过程中,华阴市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文化服务质量,发挥文化滋养涵育作用,城市品位、魅力和气韵不断显现。
为有力推进城市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水平,华阴市建成全省首家高铁站点“学习强国·书香悦途”书吧,试点建设24小时城市书房两个,改造完成影剧院,因地制宜建设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乡村文体小广场,充分满足了群众对文化、体育的需求。
作为陕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华阴市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留历史文化记忆。华阴老腔、华阴迷胡先后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华阴老腔荣登年春晚,成为华阴市一张“响当当”的文化名片;华阴迷胡排演了大量的传统和现代迷胡剧,屡获嘉奖;挖掘道教文化,加强华山玉泉院的保护与开发;弘扬杨氏文化,整理杨氏文化遗存,编撰杨氏传记;传承“智取华山”“荣院院史”等红色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内涵;发扬武侠文化,围绕金庸华山论剑,建设武侠文化一条街,将华山“侠”文化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和城市建设中,使之成为旅游的新亮点;建设城景文化,突出隋唐文化积淀,加快实施了城市文化公园、杜峪河公园和“华”文化广场建设。从古代的“西岳文化”到如今的“勤劳质朴、开放包容、实干进取”的华阴人精神,历史和现实都见证了这座城市对自身文化的热爱。
一系列文化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得华阴市的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更富文化内涵,更具独特魅力,如今的华阴市正在“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优秀的历史文化土壤中深耕着文化的自信,彰显着文明的气韵。
漫步在华阴市的大街小巷,无不让人感受到文明城市创建的强劲脉动,行人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文明出行;自行车定点有序停放;小区居民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一座文明之城、礼仪之城、厚德之城展现在大家面前。
华阴市文明城市创建一直在继承、在创新、在路上,在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中发展、前进。如今,崇尚文明、传播文明、守护文明已成为华阴人的执着追求,虽任重道远,但已新风扑面满城芬芳。
作者/来源:渭南日报
内容如有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