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秦岭北麓朱鹮放飞活动在华阴市举行,21只朱鹮放归。
此次放飞的21只朱鹮,10只来自朱鹮故乡——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1只来自省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基地。这些朱鹮亲缘关系较远,雌、雄比例合理,身体健壮、发育良好。放飞地点为华阴市长涧河蓄滞洪区,经组织专家考察评估,认为该区域湿地气候与自然条件优越,水质较好,湿地植被恢复成效明显,草本植物和湿地灌木种类繁多,亦有高大乔木,有利于放飞朱鹮野外生存繁衍。
朱鹮是一个古老的物种,素有“东方宝石”“吉祥之鸟”美称,曾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近代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朱鹮栖息地缩小,种群数量减少。20世纪60年代初期,已难觅朱鹮踪影。年,全世界只有秦岭深处的陕西洋县栖息着7只朱鹮,秦岭成为朱鹮最后的“家园”。目前,朱鹮种群已壮大到余只,河南、浙江、四川、北京、上海、北戴河等地,以及日本、韩国亦有朱鹮翩翩起舞,创造了世界濒危物种保护史上的奇迹。这一辉煌成果,离不开朱鹮保护工作者的努力,更离不开秦岭生态环境的持续向好。
省林业局*组书记、局长*双忍表示,朱鹮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华山是华夏之舟,中华民族老家,也是朱鹮故园。在秦岭北麓华山脚下放飞朱鹮,既是让朱鹮重回故里,也是放飞“还秦岭以宁静和谐美丽”的梦想,用实际行动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当好秦岭生态卫士,维护好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好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好中央水塔和中华民族祖脉。朱鹮从汉中来到安康、商洛,飞到宝鸡、西安,又到渭南华阴。至此,陕西秦岭6市皆有朱鹮翩翩飞舞。
记者从省林业局了解到,多年来,陕西在保护秦岭生态环境上,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在前列。颁布实施《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开创为一座山脉保护立法之先河;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试点任务,开启创建秦岭国家公园新征程;着力推动从潼关到散关秦岭北麓生态文明示范带建设。这“一例一园一带”已成为陕西保护秦岭生态环境的显明特色。如今,秦岭森林覆盖率已达82%以上,成为全国最绿的区域之一。拥有种子植物种、陆生脊椎动物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22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