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凌烟阁功臣屈突通,为何在河东之战中连出昏
TUhjnbcbe - 2023/9/9 22:01:00

任何一朝的开国战争中,必然少不了一战定乾坤的关键性战役,比如周朝的牧野之战,西汉的垓下之战。这种事关生死存亡的大战,往往规模很大,烈度很高,伤亡惨重。

大唐开国的河东之战,就是双方力量逆转的关键之战,战后的唐*,*队规模从三万人增加到十几万,关中士庶归心,各派武装纷纷来投。唐*从蒲津关跨入关中,抵达长安城下,一仗未打,人数滚雪球般达到二十多万。

可以说,河东之战摧毁了隋朝的*治基础,李渊成了关中势力选择的唯一目标。

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场关键性的战斗居然很不“上道”,双方仅仅在*河西岸,爆发了一次数千人的“摩擦”,然后李渊就摆了一张椅子,坐在那里忙着收纳投名状,而隋*主帅屈突通则被挤压到*河南岸的潼关,与唐*偏师“对视”。

当李渊攻破长安,将小傀儡杨侑推上皇位的时候,屈突通依然“顽强”地与唐*大眼瞪小眼。打个比方吧,领导都被人殴死了,保镖竟然在一旁被对方的小喽啰吸引,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干嘛的。

所以,这场大唐开国的定鼎之战实在有点拿不出手,胜得让唐*都觉得太无趣。

当然,作为河东防线的主帅,屈突通要对此负主要责任,他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骚操作,几乎将河东拱手让给了唐*。

失误一:不能与宋老生呼应,被唐*各个击破

从李渊起兵的晋阳,到目的地长安,沿途要跨越重重关隘,唐*仅有三万人,难度不小。为了加固防线,代王杨侑又打出两张王炸:宋老生驻守霍邑,将防线直接放到唐*的家门口;屈突通驻防河东,掐死唐*入关的咽喉要道。

从战术上讲,杨侑这么安排针对性非常强,可谓切中要害。宋老生在北,屈突通在南,唐*攻打霍邑之时,只要屈突通稍稍策应,估计李渊会愁得撞墙。

可事实上,总指挥屈突通根本没做这个安排,结果宋老生“孤独等死”。霍邑失守,唐*长驱南下直逼河东,隋*的组合拳硬打成了单挑。

失误二:龟缩河东城,导致*河防线形同虚设

当唐*旋风般抵达河东郡时惊喜地发现,屈突通又给他们送了一个大礼包,隋*居然老老实实地呆在*河东岸的河东城里“打麻将”,沿途无一兵一卒阻拦。

那还客气啥,李渊一声令下,唐*直接把队伍拉到河东北面百里外的汾阴,扯起大旗锣鼓喧天开联欢会。

跟谁开联欢会?一个叫“孙华”的小年轻、大款爷,也是一个悍匪!大业十三年的隋朝,已经是天下大乱,关中贼盗横行,这位孙华拉了一票人马,四处劫掠,队伍迅速扩展到数千人,手上劫掠来的财宝无数。

得到李渊来到河东的消息,孙华立刻率部归降,还拉来多股游散武装。那几天李渊乐得合不拢嘴,只要*河上有队伍过来,他就知道又有人给自己送大礼来了。

孙华等人的归降,让李渊人多了,钱多了,船也多了。六天后,他一声令下,由孙华带头,王长谐、刘弘基、陈演寿等将领率六千人马先期渡河,抢占了*河西岸的梁山。

屈突通在干嘛?他在等唐*攻打河东!

原来屈突通认为,唐*要想突破*河,肯定要先拿下河东城,否则会遭到前后夹击。野战不是屈突通的特长,所以他干脆龟缩在城里等唐*来打,反正你拿不下我就不敢过河向关中挺进。

事实上唐*一开始确实如屈突通所料,企图攻克河东。试探性的进攻后,唐*发现要想拿下河东非得崩掉几颗牙不可。

屈突通也曾经派部下桑显和,悄然过河袭击西岸的王长谐,却被孙华从背后狠敲一把,又灰溜溜龟缩回去。偷袭不成,屈突通仗着城池高大,安心地关门睡觉,全然不顾*河防线已经洞开。

双方僵持了半个月,唐*终于统一的意见:留少量人马围困河东,余部直奔关中。

失误三:诡异的出武关救援长安之举,形同逃窜

当唐*浩浩荡荡渡过*河,绝尘而去的时候,屈突通傻了:怎么不按理出牌呢?你们还没攻克河东,怎么就违规去关中了呢?

眼看领导要遭群殴,屈突通再也坐不住了,蒲津关被唐*占领,从背后追击唐*的计划泡汤了,该怎么办呢?他脑洞大开:干脆向南渡河,从潼关一路南下,绕行武关,经蓝田入关中救长安。

一看地图就知道,河东在长安东北方向,武关在长安东南方向,从河东到武关,相当于一次大迂回,要多跑出去里。问题是,数万人穿越秦岭,行动失去了隐秘性,唐*可能坐视不理吗?

所以,怎么看都感觉屈突通不是去迂回救急,而是逃跑。事实上,在《隋书》里干脆就说屈突通是“南逃”。

果然,屈突通刚渡过*河,就被刘文静拦截在了潼关。潼关太重要了,不光是关中门户,西边的华阴还是粮食储备仓。巧极了,华阴县令叫李孝常,李渊的族弟,他早早地配合唐*,占了华阴,以及潼关的南城。

屈突通与唐*再次对峙,大眼瞪小眼一个月,寸步难行,一直等到关中出来消息:长安丢了,李渊已经强迫杨侑穿上了龙袍。

到这时候,屈突通似乎才清醒,他令桑显和对刘文静发动进攻。桑显和表现上佳,连破唐*两栅。眼看最后一栅就要被攻破,大伙儿累得呼哧带喘,桑显和心疼将士们:先吃饭,吃饱喝足再干他们!

正当隋*忙着填肚皮时,情形瞬间逆转,三栅唐*利用这个空挡重新修好防御工事,原先打散的游*,在外围聚集对隋*发起了冲击。刘文静大喜,他一声令下,三栅唐*配合游*内外夹攻,把隋*冲得稀里哗啦,桑显和所部全*覆没!

原本设定的八百里大迂回,结果八里地都没跑出去,就输得一塌糊涂。

失误四:留桑显和守潼关,自己却逃往洛阳

隋*内部*心摇动,有人劝他投降,屈突通嚎啕大哭,发誓要以死报国。他再次做出一个错误的决定:向东去洛阳,投奔越王杨侗,潼关留给桑显和镇守。

屈突通前脚走,桑显和后脚就向唐*举了白旗!

要是我是桑显和就会责问屈突通:为什么留下来镇守潼关的是我?困难时期领导要带头嘛,你跑了让兄弟们当替死*算咋回事?

桑显和调转枪口,领着唐*一路追击屈突通。屈突通眼看身边的人全都放下了武器,无路可走的他,对江都方向三拜:“臣力尽兵败,没有辜负陛下,天地神祇,实所鉴察。”

俺老屈突尽力了,别怪我啊,转身他向唐*投降了。

屈突通投降唐*后,长期追随李世民征战,立下汗马功劳,又在玄武门事变中坚定地支持李世民,后来被列入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榜单第十二位。

本文无意于贬低屈突通,事实上屈突通在河东保卫战中犯下了一系列错误,对*河防线的丢失责任重大,甚至他对隋朝的忠心,也多少有表演的成分。

一定有人会问:屈突通真的这么无能吗?那怎么解释他后来的贡献呢?

有两个因素,可以解释屈突通在河东之战中糟糕的表现。

其一,屈突通性格太过保守持重,缺少决断力,不适合独当一面,处理复杂环境下的战况。

这一点,从屈突通成长的经历就很容易看出。他曾经参加过两次重大的*事行动,一次是剿灭杨玄感叛乱,他与卫文升、宇文述、来护儿一起合围杨玄感。这一次战斗他不是主力,以策应为主。

一次是平定秦陇一带的武装起义,面对这些乌合之众,他虽未尝败绩,但也仅仅取得一次重大胜利,原因就是他过于慎重,往往错失战机。

河东之战,屈突通但凡有一点冒险精神,就应该扩大防线,数万人完全可以分出一部分策应宋老生。唐*突入河东郡后,他也应该采取更主动的作战方式,那时候唐*的兵力并不占优。

然而他以最保守的方式,固守河东城,让局势越来越糟。

其二,屈突通也有自己的无奈,隋朝内部的*治斗争,让他不能安心于*事。

这一点李渊在抵达汾阴时就点出来了,他说,屈突通数万人不出战,说明他内部矛盾很深,很可能指挥不动了。这种状况让屈突通左右为难,出战,内部有意见,不出战,长安那边不愿意。

李渊的分析有道理吗?很有道理!屈突通虽然保守,但被唐*欺负成这样都不还手,这哪里是保守?另外,长安城里的微妙变化,也昭示了隋廷内部的分裂。

长安那边,杨侑身边的主要人物有以下三位:刑部尚书、京兆内史兼右侯卫大将*卫玄;京师留守兼左翊卫将*阴世师;尚书右司郎兼京兆郡丞骨仪。

当李渊大*刚刚抵达河东时,77岁的卫玄突然提出病退,再也不问朝*,关键时刻撂挑子。原来卫玄虽然*功卓著,但贪腐严重,被自己的部下骨仪看不起。天竺人骨仪仗着阴世师支持,对卫玄穷追猛打。阴世师又仗着杨侑的信任,死劲排挤卫玄。

李渊作为隋朝的太原留守,对朝廷的内部争斗一清二楚,对屈突通遭遇的非*事因素掣肘,也把握得非常精准。

这就不难理解屈突通不那么“纯”的忠心了,他想尽忠,可复杂的*治斗争,早就让他无所适从,他的忠心如同风中棉絮,无处安放!

1
查看完整版本: 凌烟阁功臣屈突通,为何在河东之战中连出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