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民政局统筹整合现有资源,以精准认定精准施救为抓手,强化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设,切实将符合政策的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范畴之内,做到应救尽救、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巩固脱贫成果,确保脱贫户不返贫、边缘户不致贫,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拿出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发扬钉钉子精神,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地推进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各项业务迈上新台阶。
二是目标定位到位。依托陕西省、渭南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大平台信息数据量大、精准安全、迅捷协查的优势,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了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准确核对,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审核效能,建立信息横向共享、资源上下互补、业务紧密协同的核对模式,有效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精准度和及时性,较好地解决了在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过程中对象认定不精准、信息核对不全面、入户调查不详实等问题。最大程度上避免“漏保”、“错保”、“人情保”等情况发生,为确保社会救助对象得到及时精准认定提供了有力依据。
三是管理规范到位。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流程及填报档案资料的通知》;规范制定《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批量)核对委托书》《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居民申请社会救助诚信承诺书》《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申报表》等必填要件模板;健全完善岗位职责、保密管理制度等6项规章制度;从依法依规核对、信息安全管理、核对原始档案管理等方面建立了科学、严谨的工作机制。优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救助效率,严格内部管理,强化安全保密意识,确保核对业务按规开展、落到实处,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干出实绩。
四是部门协作到位。建立市、县、镇三级上下联动、精准识别的平台核对体系,严格按照分级审核把关的核对流程开展工作,核对结果市、县、镇三级核对机构同步可见。同时,华阴市相关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及时梳理汇总本行业涉及的群众基本信息,加强协作、畅通信息共享渠道,确保核对信息数据精准、及时、覆盖面广,社会救助对象得到及时精准认定。至目前,27个部门(单位)66类项共享信息数据可有效开展核对业务,涵盖了政府各主要部门的业务范围,核对信息覆盖面居全省前列。
五是信息核对到位。年截止11月底,利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两补”等救助对象共核对人次,并通过核对系统同步提交渭南市核对中心进行了协查。在核查结果中,系统响应人次,发现疑似异常信息人次,均及时反馈相关镇(办)进行再次实地排查核实,确保了困难群众家庭经济状况信息认定的“真实、准确、高效、及时、公正”。
六是数据比对到位。及时掌握因疫情影响、突发灾难事故、残疾、重病、失业等原因造成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经济困难群众的基本信息,并进行比对分析。年截止11月底,共开展了数据比对分析余人次。并将比对结果中未享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的人员名单返回相关镇(办)逐户逐人核实,为切实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有效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深入开展打下坚实基础。(通讯员:张波编辑: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