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华山脚下古村落红岩村
TUhjnbcbe - 2024/11/5 9:03:00

在素有“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的华山脚下,往北约二三里,河西岸有一村庄,那就是位于华阴市华山镇的红岩村。

民国时,红岩村的村名原为洪崖堡,也叫红崖村。因“崖”旧时又读“ai”,“岩”的陕西土话读作“nai”,陕西土话“崖”和“岩”读音区分不是很清晰,久而久之,洪崖堡、红崖村就成了如今的“红岩村”,陕西土话叫“hong、nai、cun”。

从“堡”这个字来看,旧时的红岩村地势较高,四周应当建有城池、城墙,以为防御兵灾、匪患。据笔者岳父所述,旧时的红岩村一面临河、三面均是田野。村子四周建有土城墙,有四个城门。东门外是来自华山腹地的山泉水在东门外汇成一条小河,鱼虾、螃蟹以及许多不知名的水族们无忧无虑的游弋。西门外有参天的古槐,以及三个大人也抱不住的百年老杨树,上面栖息着许多叫得上名字或叫不出名的鸟儿,它们在树上做巢、垒窝。南门外关帝庙前的千年古柏,儿时五六个小孩手拉手都抱不住。北门比较冷清,为弃置废旧杂物之处。

红岩村村民多为孟姓,应是亚圣孟子的后裔,其先祖从山东邹县迁来华阴西岳山下的莲洋村(古村落,已毁废不存),后辗转迁至红岩村。红岩村建有孟氏祠堂,系清代建筑。据《华阴文物》记载,孟氏祠堂坐南面北,祠堂面阔9.2米,通进深31米,总占地.75平方米。现存门及上殿各一座,总面积平方米。该祠堂奉孟子为祖先。门厅面阔三间,于明间辟一实木门,门额题有“孟氏宗祠”四字,左右墙壁题“福”“寿”二字。门厅为抬梁式硬山建筑,五架梁,仰瓦双面坡,右两侧有墀头,雕刻精美。

红岩村孟氏宗祠

昔日的红岩村,城堡、关帝庙、孟氏宗祠、戏楼,古柏、老杨树,无不彰显了昔日红岩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外河边大片湿地给鹤儿、虫儿们提供了生存园地。望不透的杨柳树成荫,那里是鸟儿的乐园。傍晚,归巢的鸟儿、落脚的昆虫与那潺潺的流水、沙沙的风声,合奏着一曲曲美妙的大自然交响乐。

红岩村的千年古柏(笔者摄)

年,陕西省文物普查时,在红岩村东北侧,还曾挖掘出泥质红陶、灰陶和夹沙红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兼有弦纹和附加堆纹的仰韶文化庙前沟类型特征的、占地面积为4万平方米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又据陕西旅游出版社发行的《陕西帝王陵》记载,王莽陵就在红岩村附近,由于年代久远,陵墓痕迹今已难觅。

挺拔的古柏主干(笔者摄)

历经千年风雨,红岩村南门外的两颗古柏依然屹立,坚强地守护着这个古老而又弥新的村庄。笔者试了一下,其中一个古柏,要两个大人才能合抱。古柏树上架着通信缆线,既影响观瞻,也存在一定安全风险。柏树本就生长缓慢,如此粗壮挺立的古柏,经历了无数风雨,见证了新旧历史变迁,实属不易,更应精心保护。

亟待保护的古柏(笔者摄)

今日的红岩村,传统小吃“红岩孟传荣传统麻食泡”、“孟记传统大刀面”名闻遐迩,上了央视专题片“舌尖上的中国”。红岩村剪纸艺人张淑珍,将传统剪纸与新时代元素相结合,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华阴因华山而名,是典型的旅游城市。随着华阴西河公园的建成开放,红岩村村民在沿河房屋里开起了小吃、烧烤,建起了家庭宾馆,配合旅游强市号召,发展起旅游经济。随着乡村振兴宏伟工程的稳步推进,红岩村的明天会更丰厚、更美丽。

1
查看完整版本: 华山脚下古村落红岩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