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民政局建立信息横向共享、资源上下互补、业务紧密协同的核对模式,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居民家庭经济状况准确核对,提高社会救助对象认定的“真实、高效、及时、公正”,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民政力量。
一是规范管理促进工作有序推进。印发了《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操作规程的意见(试行)》(阴改办发〔〕3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工作流程及填报档案资料的通知》,为更好地开展核对业务提供制度遵循。规范了《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批量)核对委托书》《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授权书》《居民申请社会救助诚信承诺书》《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经济状况申报表》等开展核对业务必须填报材料,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社会救助申办效率。
二是沟通到位拓展信息覆盖范围。与信息共享部门多次沟通协调,依法多渠道获取数据信息资源,努力使核对信息数据精准、及时、覆盖面广。截止10月31日,27个部门(单位)66类共享信息数据可有效开展核对业务。在华阴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中,线上对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医疗救助、残疾人两补等救助对象共核对人次,并通过核对系统同步提交渭南市核对中心进行了协查,系统响应人次,发现疑似异常信息人次。
三是建章立制严格规范内部管理。制定《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工作职责》《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岗位职责》《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保密管理制度》《华阴市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常规核对流程图》等规章制度,规范内部管理,确保核对业务按规开展、落到实处,推动全体党员干部在工作中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干出实绩。
四是主动作为构建监测预警防线。健全完善防返贫监测预警和基本生活救助机制,坚持定期与卫健、扶贫、应急、残联、医疗保障、人社等涉及困难群众统计的部门取得联系,畅通多部门协作信息数据共享渠道,及时掌握因疫情影响、突发灾难事故、残疾、重病、未就业等原因造成经济困难的群众基本信息。将各单位掌握的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截止10月底,共开展了数据比对分析40人次。并将比对结果中未享受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的人员名单返回各镇(街道)进行再次排查确认,对符合政策的群众立即按程序纳入保障范围,将暂不符合政策的边缘户纳入监测范围,建立监测预警台账,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救助,确保“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不漏一人”,有效推进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效,巩固全市脱贫攻坚成果,筑牢民生的“最后一道防线”。(张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