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清风时评古代清官是这样却礼拒贿的
TUhjnbcbe - 2021/1/15 10:56:00
能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清正廉洁是为官的道德底线,这已成为古往今来的一个共识。“官”字两个口:口碑和口袋。口碑好,说明有*绩;口袋严,说明守清廉。在为官诱惑多多、易被围猎的环境中,严格管好口袋、坚决却礼拒贿尤为重要。我国古代清官不少,他们首先是自觉把好口袋关,筑牢抵御贪污贿赂的防线,下文摘录了其中一些范例:

《左传》记载:春秋时,宋国有一个人,把一块美玉拿去献给当时朝廷一个叫子罕的大官。子罕坚决不肯收受。献玉的人说:这是一块世上稀有的珍宝,所以我才给您送上。子罕说,我把不贪作为珍宝,你把美玉作为珍宝,如果你把美玉给了我,那么我们都失去了珍宝。与其这样,还不如你我都各自拥有自己的珍宝。子罕见稀世美玉心静如水,洁身自爱,严以律己,恪守情操,其官德难能可贵。以不贪为宝的美德,很值得为官当*者学习和发扬。

东汉时,华阴有个杨震,很有学问,德才兼备,人称“关西孔子”,做荆州刺史因*绩显著而调任东莱太守。当他赴任途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闻知顶头上司过境,不仅隆重款待,且趁夜阑人静之时,送去*金百两作为“贺礼”,意图日后蒙其多加关照,杨震严词拒绝。王密以为他故作推却,说“暮夜无知者”,杨震怒斥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知者!”王密在清正廉洁的杨震面前碰了一鼻子灰,只好收回这别有企图的“贺礼”。赴任伊始,杨震以牢固的防线赢得了反贿赂的一场胜利。

汉代刘向在《节士》中记述了这样一段史实:“昔者,有馈鱼于郑相者,郑相不受。或谓郑相曰:‘子嗜鱼,何故不受?’对曰:‘吾以嗜鱼,故不受鱼。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身食鱼’”受鱼与失禄的关系如此紧密,且孰小孰大、孰轻孰重两者之间一目了然,郑相当然不愿也不敢越步雷池而酿出“失禄”的恶果。其实,别有用心者送礼行贿,最终是要猎俘为官者的,不少蹈贪之官也是从“受鱼”到受贿、索贿而落马的,应为掌权者谨记。

明代永乐年间,朝廷大臣吴讷巡视贵州,贵州三司派人送来一个內装*金的礼盒,吴讷并不启封,只是在礼盒上题诗一首,原物退还。这就是那首脍炙人口的退礼诗:“萧萧春雨向东还,将过前程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教沉在碧波间……”充分表现出吴讷为官自守清廉、一尘不染的浩然正气。事实上,从*为官确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如履薄冰,有过险滩的危机意识;要坚守清正廉洁,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者,终将沉沦于欲海,遭没顶之灾。

《清朝野史大观》记载,道光年间,刑部大臣冯志圻酷爱碑帖书画,但从不向人提及此好,赴外地巡视更是密缄其口,绝不吐露丝毫嗜好心迹,以防别有用心者投其所好,使之阴谋得逞。一次,有位下属献给他一本宋拓碑帖,冯志圻原封不动退回,有人劝他打开看看也无妨。冯志圻正色道,此等古物乃稀世珍宝,一旦打开就可能爱不释手,甚至会欲罢不能,不打开还可想象它是赝品,“封其心眼,断其诱惑,怎奈我何?”为官者要拒诱惑、抗腐蚀、防围猎、永不沾、身不败,就必须严以律己,立稳清正的心头,封断自己贪欲的念头,不给斗筲之人礼贿的由头,就能让贿者“怎奈我何”。(朱国南)

官方网站: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风时评古代清官是这样却礼拒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