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悲怆一声吼
——话剧《*原》有感
◎倪霞
秦腔的悲怆之声回旋响起,那种拉得长长的痛,久久回荡在剧场上下。演员一次次挥手鞠躬,向台下左右上下满场的观众鞠躬谢幕。观众的掌声此起彼伏,一次又一次,激烈响起。台下无数双眼巴望着舞台,一个个站起来,一双双手举起手机,以致敬的方式,久久不愿离去。那一刻,我眼含热泪,不愿放下已经拍得红红的双手,不舍转身……
这是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楼上楼下座无虚席之地。根据作家陈忠实的长篇小说《*原》改编、三个小时陕西人艺话剧《*原》剧终时的谢幕场景。这情景,应该是对前辈作家陈忠实先生最好的告慰。没有什么比这种方式的告慰,更戳痛心灵深处的悸动与哀伤。先生分明活着!和《*原》一起活着,活在人间。
话剧从拨打算盘的响声开场,白嘉轩用两亩水田换取鹿子霖家的两块山坡地。就是这山坡地里,隐藏着常人眼里看不见的原上“风水”。话剧的整个背景和服装,除了田小娥是红色衣服,其他人物和道具,或门楼或祠堂或家具或窑洞或老树,清一色的深灰深蓝,展示着浓郁西北*土风情的同时,也构成整个舞台的沉郁感,暗喻着那个动乱时代的背景,暗沉天日下,住着受苦受难的劳苦百姓。如此沉闷的舞台背景,如果没有好的故事和鲜活人物的展现,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是难以吸引观众勾住人心的。
故事通过人物的不断出场,层层递进。那些人物,早在多年前通过读小说,已然在我心中存活若许年。话剧保持了小说原创故事中的主线。“巧取风水地、恶施美人计、孝子为匪、亲翁杀媳”等故事情节,在舞台上一次次再现了立体画面。刚正不阿的白嘉轩,油滑不羁的鹿子霖;对世事悟透有些许神秘感、代表中国读书人的朱先生;出生医学世家、性格软弱的冷先生;老实勤恳忠诚的佣工鹿三……他们的孩子们,在不同的家庭背景下,在世事更迭风云变幻的时代里,造就了不同的他们。白孝文、白孝武、白灵、鹿兆鹏、鹿兆海,黑娃(鹿兆谦),冷秋月,还有一个黑娃带到*原上的田小娥……
这些人物背后的人性之裂变,命运之跌宕之坎坷,无一不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紧密相连。舞台上的他们,一个个栩栩如生。除了绝对的恶人,普通人人性的展现,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人性的两面。善与恶的纠结,与时代的变革和利益的驱使紧密相连。忠于白嘉轩的鹿三,痛恨田小娥引诱他眼里的好东家白孝文,亲手杀死了儿子黑娃的媳妇田小娥。守活寡的冷秋月,被公公鹿子霖的一次醉酒带进深渊从此疯掉,亲生父亲冷先生为了面子,用中药让女儿“闭嘴”……当田小娥灵*附体到鹿三身上时,那场戏,演得诡异妖气,场面恢弘。鹿三与田小娥人*一体,那一颦一跳一申诉的表演,却是对不同命运和人性的控诉与悲凉……
乱世百姓,苦啊!
在这里,我不想过多地写有关《*原》的人物与故事,因为鲜活的人物早已通过小说和戏剧以及电影电视剧活在了读者和观众的心中。此刻,我想写一写我看话剧《*原》的机缘。我看话剧《*原》的缘分,充满着不可言说的玄机。
原计划6月27日在北京某书店,举办我的长篇小说《玉竹谱》分享会,后因建*百年活动而向后缓推。而之前掐准这个时间,在网上购买了25号北京天桥艺术中心的话剧《*原》。网上购票时,仅只有四张元一张的票,没有选择地购买了两张,票通过快递寄到了通山家里。平常,虽然爱臭美,但从不敢奢侈浪费。夏天裙子一般不超过二百元,冬天的衣服总是控制在几百元以内。而元一张的话剧票,我毫不犹豫的买了。原本想,分享会和看话剧一举两得。不曾想,分享会推迟或哪怕不举办了,而《*原》不能不去看。似乎,上天的安排,是要我专程进京欣赏陕西人艺《*原》封箱告别之旅,以此对前辈作家陈忠实的深切缅怀。
进京之前,小女一文刚刚考试结束,决定一起同行。25号到北京后,闺蜜元花已到我们住的宾馆来看望。元花请我们一起在天桥艺术中心附近晚餐,餐后步行去剧院,同时抱着能“飞”到票的希望再购两张票,要让元花和一文也能赶上这场精神盛宴。来到剧场前,已是人头攒动,观众多得十分安静。有售票的“*牛”向我们走来,顺利购得两张元一张的票,两张元。而原价是元一张。元花、一文和我们一起顺利进场。进入艺术中心大厅,进门摆了许多水晶做的白色鹿子在地上,观众入场前在剧院大厅——轻言说话,轻语拍照,轻声走动。
不得不说,人生有一些机缘,藏在背后你看不见的玄机里。像种子埋进土壤,像孩子孕育在母亲的子宫,等待生命的发芽与拔节。与一本书的缘分,亦然。哪怕你不曾见过作者,通过文字的阅读,像通灵一样与作者神交,在故事里获得震撼,让灵*攀升。《*原》,就是震惊过无数读者的宏篇巨著。
《*原》年第一版。而我在年与之相遇,是第二版,那也是我人生路上成长中的启示与开悟。至今仍不能忘记,读完《*原》的我,整整一个月被小说中的人物困扰;闭上眼睛,那些人物就来到我的脑海,特别是白嘉轩的女儿白灵的牺牲,一次次让我心痛得无法呼吸。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年岁的增长,《*原》在心中的份量,越来越重。
年北京人艺把《*原》搬上舞台,由濮存盺、宋丹丹等大牌主演。后来又改编成舞台剧,拍成电影和电视剧。重排《*原》话剧,用的仍然是当年北京人艺的剧本,但演员全是陕西人艺的原班人马。小说原有的故事主线,在舞台上一一还原。在暗沉的背景里,一个个鲜活人物,把舞台和人生烘托得淋漓尽致。
话剧中贯穿着不同的秦腔,其中有华阴老腔。华阴老腔,被称作是中国西北摇滚。话剧结尾时,用的是老腔里最柔情的一段唱腔,那种抑郁中的爆发,那种拉去悠长悠长又悲怆的吼喊,仿佛是剧中人田小娥被吊起来的喊,是白嘉轩失去女儿白灵的痛,是改朝换代血流成河苍生的悲苦,是全剧结束之前,年老的鹿子淋躬身说着“鹿家断子绝孙嘞”的悲凉之叹,是压抑和无奈被撕碎后,在天地之间的朝天吼……
从天桥艺术中心出来,我们问一文明天想逛什么。她却说,看了《*原》觉得逛不逛北京城都足以!只是遗憾没有见到谷凯老师……
谷凯老师是谁呢?谷凯老师是一位现代知名编剧。一文是否见到了她喜欢又尊敬的谷凯老师?哈哈,请听下回分解……
年7月初于
玉竹楼·子谦书院
链接——
谷凯老师·倪霞
倪霞简介:
倪霞,又名倪小书,笔名人儿。祖籍湖北阳新东源倪家村。出生于湖北通山*沙孟垅卫生所。现在通山县红十字会工作。一个记录生活轨迹的小女子,一个爱着行走和文字的人儿,一个始终如一坚持和传播真善美的追求者……已出版个人文集《中国红》、《一路走来》、《不争》、《禅意·火花》、《通山,看得见的温暖》、《玫瑰开在耳垂上》,长篇小说《守望木棉花》,改编成35分钟微电影《老兵》。出版跨越百年历史、书写三代母亲的长篇小说《玉竹谱》。
《玫瑰开在耳垂上》入选凌翔主编、与当当网合作的“当代著名作家美文典藏”。《玉竹谱》入选凌翔主编、与当当网合作的“当代著名作家精品书系”。《玉竹谱》在当当网、京东网热销。
曾在《咸宁周刊》开设“本来生活·倪霞专栏”。获咸宁市首届香城泉都文艺奖文学奖。第五届徐霞客游记文学奖。首届华夏作家网文学奖,首届林非文学奖等等。*协咸宁市一届、二届、三届委员;*协通山县常务委员;咸宁市“三八”红旗手。咸宁市“最美文艺志愿者”。湖北省第六届“优秀文艺志愿者”。
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咸宁市作协副主席、通山县作家协会主席。通山县李自成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玉竹楼·子谦书院”女主人。
(《玉竹谱》和《玫瑰开在耳垂上》在当当网、京东以及北京部分实体书店皆有销售)
购书方式:《玉竹谱》定价元(包括快递)《守望木棉花》定价48元(包括快递)《通山,看得见的温暖》定价58元(快递)《玫瑰开在耳垂上》定价49.8元(快递)如果四本同时购买,优惠价元(包括快递)欲购者请发地址留言。或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