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园村王大红的儿子要结婚啦!老王是当地的首富,每天登门串户的人络绎不绝,娃结婚的消息不胫而走,喜讯传遍了方圆十里八乡。到了过事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帮忙的、贺喜的、助兴的,把一个偌大的院子拥得水泄不通。王大红何许人也?他是地方上的绅士。他在改革开放后跨出家门,做了几年生意,赚了些钱。回到家乡后,承包了地方上的一个工厂,雪球滚大了,成了财团老总。近几年*风廉*建设的风劲吹着,可王大红想:凭自己的人脉关系,为儿子办一场婚礼,更何况自己就这一个儿子,花自己的钱,风风光光走一回,红道、黑道都会给他面子。单说迎新娘,小轿车就有三十余辆。且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十万元以下的车不能加入迎亲队伍,因为档次太低;每个司机必须西装革履,配有领带,方显*威。出发之前,前十余辆车彩花装扮,且清洗得油光可鉴。礼炮车开道,锣鼓车助兴,摄影车、新郎官车……依次排列成行,老王一声号令,发动机启动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出发了。车沿着连村公路前行,很快走上了县道,十分钟后,车离开县道转入通往新娘村子的生产路。临近村口,指挥发令:停车整装,炮手发四发电子炮,作为信号,以示迎亲队伍兵临城下。指挥正要发出发的号令,忽见一队披麻戴孝、哭声载道的出殡队伍迎面而来,倍觉扫兴,令车队把车靠右路边让道。路确实太窄了,两车相遇,只有一辆停靠,另一辆才能缓缓通过。出殡队伍没有停脚,慢慢地过去了,迎亲队伍方才启程,很快就到了新娘的家门口。偌大个村子,不必说人少,路也窄得惊人,车只能延伸排列到村外。前面的十余辆车把巷道占完了,人们出行都要绕道。一个小时过后,应有的礼节完成,该清结的手续完毕,迎亲队伍返回了,车子又来在生产路上。中间的车停了下来,后边的车横七竖八的停在路中间。指挥跑到新郎官车前,“人家说车没油了,要加油费。”新娘纳闷了:又遇上倒霉的事了。指挥解释说,按当地的风俗习惯,车在接回新娘的路上,娘家要给司机们发一个大红包,才能赢得司机们地开心,稳稳当当把新娘接回家。正当指挥与娘家人谈判的时刻,一辆三轮车漫卷着尘土飞驰而来。开三轮车的人叫李小阳,村长村西生产路扩宽急需土方,且镇*委书记在此督战,命他赶快上土。他见前面几十辆车挡道,屡屡按喇叭没人理睬,他没熄火,风急火燎地跳下车找人说个明白。新郎看见有人找茬,下的车来,吐了口烟雾,从牙缝里蹦出俩个字:“滚开!”“你咋骂人哩。”啪,又一记耳光打在李小阳的脸上,他用胳膊挡了一下脸,另一个把他踢翻在地,几个人拳脚相加,打的他只有喘气的机会,全无招架之力。等他缓过神来,强挣扎站起来,发现左胳膊已被打折了。他只好打电话给村长说明情况,又打电话叫他父亲来救援。李小阳医院安置好,来到方园村找老王讨个说法。“这事我不知道。”老王的一句话,以及那盛气凌人的态度,惹得李小阳的父亲气不打一处来,他正要发火,一帮人连推带拉把他轰出了门。他想:这天下真的没有王法了?他平静了一下心情,拨通了的电话。李小阳的父亲心里窝着一肚子的火,像一堆干柴,单等烈日烧烤,便会烈火熊熊,怎奈他单枪匹马,难退敌众,只有等待派出所来人讨个说法。再说李小阳被人打伤后,修路工程暂时停工,消息传到镇*委,镇*委书记又接到群众举报,方园村共产*员王大红不顾*纪国法,违规大操大办儿子婚事。立即通知一帮人奔赴王大红家,现场解决问题。镇*委书记领着一班人来到王大红家。“书记好,请坐席。”老王毕恭毕敬地低头哈腰递上烟。书记手一挥,“我不是来吃席的,是来宣布镇*委决定的!”随即宣布了镇*委对王大红的处分意见。再说派出所接到报案后,赶到王大红家,根据法律规定,造成人身伤害时,要受法律制裁。所以对王大红的儿子实行了强制措施。新娘看着新郎被派出所带走,带着婚纱昏倒在大院子。众人看到此情此景,不欢而散。作者简介:蔺平良,渭南市作协会员、华阴作协会员、罗敷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青年时期热爱文学创作,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发表近百篇影评、散文、通讯文章。
*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辑删除*
主办:渭南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编:赵粉绒
本期编辑:赵晓娅
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