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基础。今年以来,华阴市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以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实现乡村振兴为抓手,不断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构建产业体系,坚持走质量第一、效益优先、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
做优特色,助力产业脱贫。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三产融合拓功能、创新驱动挖潜力”的思路,华阴市不断优化农业产业体系,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规模以上产业基地不断凸显,特色产业布局基本形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带贫益贫能力不断显现,贫困群众增收致富能力不断增强。一是种养业稳定发展。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以良种为基础、以机械化为载体、以社会化服务为支撑,扩大粮食复种指数,加大*策性农业保险宣传和投保推动力度,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常年播种面积稳定在37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5万吨以上,基本口粮自给有余。畜牧业加大养殖场标准化建设,开展动物防疫不放松,全市生猪存栏3.2万头;羊存栏1.22万只;牛存栏0.81万头;禽类45.23万羽,畜禽存栏不断扩大,发展良好;二是特色产业发展明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建基地、扩规模为目标,大力推进新品种、新技术、新产业示范推广,用好用活我市现代农业发展产业扶持*策和上级项目资金,大力推进日光温室、设施大棚、甜柿子、香菊、红提葡萄五类优势产业发展,以点带面示范引导牛蒡、丹参、蒲公英等中药材种植。截止目前,设施农业累计发展到棚;果业累计发展亩;培植香菊余亩;丹参等中药材发展余亩,蒲公英亩,建成百亩以上集中连片优质水果基地10个,建成规模以上设施基地15个;三是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围绕“主导产业提档次,优势产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依托全域旅游创建和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和休闲农业发展,全市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累计发展38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加大休闲农业和采摘农业的培育和提升工作力度,对现已成形的小寨油菜花海、冯池菊花、北洛红提、北洛甜柿、葱兴香椿、万亩荷塘、南严设施园、桥营果蔬园等一批农耕体验示范点,进行*策支持,促进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华阴甜柿子、华山香椿、华山香菊、华山泉水莲、华山蒲公英等一批特色农产品打响品牌,市场认可,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
*府增信,助力产业发展。按照“*府引导、银企合作、为民惠民、精准施策”的原则,华阴市通过创新放贷模式、完善风险补偿基金、优化贴息流程等措施为各类涉农主体提供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主体在发展壮大的同时帮扶群众发展产业,截止目前,已累计为各类涉农主体发放贷款1.68亿元,带动帮扶户群众发展产业。
强化培训,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依托技术服务平台,指挥各农业技术单位为群众精准开展技术服务,提高群众产业从业技能和技术水平。一是发挥农业系统市管拔尖人才、专家讲师团、技术骨干服务队作用,对贫困群众实行“定点、定向、订单式”精准技术服务;二是持续深化“百名农业干部包百村”产业技术服务活动,组织农技员进村入户送技术、送信息;三是疫情期间通过强农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