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陕西华阴的古疆域
TUhjnbcbe - 2023/3/17 20:09:00

华阴市,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因境内的西岳华山而闻名,位于关中平原东部,秦晋豫三省结合地带,东起潼关,西邻华州区,南依秦岭,北临渭水,介于北纬34°19′22″—34°40′00″,东经°54′00″—°12′13″之间,总面积平方千米。

华阴春秋设邑,战国置县,至今已有多年历史,自古有“三秦要道、八省通衢”之称,是中原通往西北的必经之地。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是陕西四个县级市之一,年被陕西省*府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华阴市是天下杨氏的发源地,有“天下杨氏出华阴,华阴杨氏归东宫”之说,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即为华阴人。战国时大纵横家公孙衍,东汉两袖清风的名臣杨震也诞生于此。华阴市在历史上被魏、秦两国都占据过。

公元前年,秦穆公灭掉了梁国,华阴被秦国占领;

公元前年,魏国夺秦河西之地,在其西部边境筑长城,华阴即是起点。

公元前年,魏纳阴晋于秦。秦置于宁秦县。战国魏华阴邑。秦改设宁秦县。西汉高帝八年(前年)改为华阴县,治所在今华阴市东南,属京兆尹;东汉属弘农郡。北魏太和十一年(年)移治今大荔县;孝昌二年(年)还治今华阴市东南,属华山郡。隋大业五年(年)移治今华阴市,属京兆郡。唐属华州,垂拱元年(年)改名仙掌县;神龙元年(年)复名华阴县;上元二年(年)改名太阴县;宝应元年(年)复为华阴县。明属西安府。清属同

阴——本义: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华——古代指华山。

华阴——华山之北

古代上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第一个指华山之北

第二个是地名在陕西东部潼关附近

明万历元年()张光寿编《华州志·疆域》记述本县区域为“东西广六十里,南北袤二十里,东曰潼关,南曰洛南,北曰朝邑,西曰华州”。

清《同州府志》记述本县区域为“东至潼关县界三十五里,西至华州界三十里,南至洛南县界四十里,北至朝邑界二十里,东南至洛南县界四十里,西至洛南县界八十里,西北至渭河大荔县界三十里,东北至朝邑县界三十里”。

民国二十一年()《华阴县续志》记述本县疆域为“东至潼关县界三十五里至县治四十里,西至华县界四十里至县治七十里,南至洛南县界四十里至县治一百七十里,北至朝邑县界二十里至县治六十里,东南至洛南县界六十里,西至洛南县界八十里,东北至平民县界三十里至县治六十里,西北至渭河大荔县界三十里至县治七十里”。

据记载,明洪武九年()潼关设卫、厅建制,在本县驻屯、营、堡、寨28处。民国三十年(),经陕西省第八区行*督察专员公署专员熊正平、潼关县长李庄、华阴县长李笑然多次共同协商,勘察界址,达成协议,确定华潼划界。南以刘伶站、中部以端沟沟心、北以磨沟河心为界,自南向北树立1—8号界标,将本县故正乡全部、关西乡大部分管辖的村庄划归潼关县。原潼关县驻在划界以西的屯、营、堡、寨划归华阴。结束了千百年华阴、潼关辖区交错的历史。

新中国建立后,年本县渭河北的村庄划归大荔、朝邑。渭河南属朝邑的村庄划归本县。

今华阴县疆域为:最南边的秦岭山脉老爷岭与洛南县驾鹿乡相连,最北边以渭河中心为界与大荔县西寨乡相望,最东边以本县孟塬镇的王家寨、沟李家,硙峪乡的西河村与潼关县的安平乡、高桥乡相接,最西边以本县敷水镇左家堡与华县柳枝镇的王寨村、陈家堡、曹家巷毗邻。县城东距潼关县界12公里,西距华县县界19公里,南距洛南县界17公里,北距大荔县界8公里。全县南北长约34.5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总面积为平方公里,约占陕西省总面积的0.4%,占渭南地区总面积的6.22%。全县耕地面积.4亩。

1
查看完整版本: 陕西华阴的古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