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阴市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聊斋之陆判他生性愚钝却考上举人,儿子更是
TUhjnbcbe - 2023/4/6 22:39:00

在《聊斋志异》第二卷第五篇,有这么一个故事名为《陆判》。而这陆判的主人公朱尔旦明明生性愚钝,但是却考上举人,而其子更是高中进士,最后做官直至大司马,凭借的是什么?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据说在陵阳有个人名字叫作朱尔旦,虽然勤奋好学,但是由于不聪明,所以一直没有考取功名;而在陵阳这个地方有个叫十王殿的地方有一个绿膛红须,面目狰狞的判官。由于朱尔旦生性愚钝,所以经常有人欺负他,

一天,朱尔旦与几个文友喝酒,几人打*他不敢去背那十王殿的判官,于是朱尔旦去将那凶神恶煞的判官背了回来,然后又放回去,并且还向那判官赔礼,邀请那判官改日去他家里。

第二天,那判官果然去了他家里,于是朱尔旦好生款待,了解到这判官姓陆。一来二去,一人一*熟悉了起来,也谈论文章。陆判官见他有些愚钝,于是一天,陆判官便给他换了一个天资聪慧的心,从此朱尔旦文思变得敏捷,后来考上了举人,而他那相貌不算好看的妻子,也让陆判官给换了一副好皮囊。

朱尔旦死后,受陆判官推荐在地下做了文书,也经常回到人间的家里教孩子读书。受朱尔旦影响,其子朱玮也聪慧,九岁能写文章,十五岁考入县学,到二十五岁时更是考了进士。而此时的朱尔旦,也早已在十五年前“承帝命为太华卿”

阔别十年,父子二人于华阴相见,朱尔旦赠予儿子佩刀,上刻“胆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圆而行欲方”几个字。

故事大致情节梳理完毕,然而,若是想看更加详细的内容,还是建议去读一读原著。关于这个故事,我想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最为出名的几篇小说之一了。

这篇小说虽写*神之事,然而全篇却没有让人感觉丝毫的害怕,反而是借助*神之事来写人间之事;而这篇小说,更是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蕴含着他本人的真情实感,愿望诉求。

而蒲松龄本人的一生,也正如朱尔旦没有遇见陆判官之前一样,一生在科举之路上面挣扎,然而却一次又一次地经历着失败与坎坷,仕途相当不顺。

下面言归正传,我们回到我们的标题,为什么朱尔旦明明普通至极,甚至还有些愚钝,但是却能够考上举人,并且其子却做官做到司马。

有人说,那还用说吗?那不就是因为他运气好碰到了陆判官吗?如果没有陆判官出手相助,给他换了一颗心,他自己算什么东西,又何来他死后的官职和妻子的大富大贵呢?

然而,这种说法却只看到了表象,却没有分析到本质。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朱尔旦凭什么能够得到陆判官的出手相助。

一、豪放大方的性格。

小说的开篇这样写到:

陵阳朱尔旦,字小明。性豪放,然素钝,学虽笃,尚未知名。

文章开篇即交代了朱尔旦这个人,虽然有些愚钝,但是却很豪放。而这样的人,往往能够交到很多朋友,也乐于与人交往。这倒不是说他因为愚钝所以能够交到很多朋友,而是因为他性格豪放,与人交谈没有什么心眼,喜欢敞开心扉地与人交谈。

试问,对比那些奸诈狡猾的人,像朱尔旦这样的人,别人怎么能够不喜欢。

二、尊重他人。

在小说中,众人虽与朱尔旦打*开玩笑去那十王殿将陆判官的雕像背回来有些不妥,但是在朱尔旦去将陆判官背回来之后,再背回去之时,朱尔旦说了几个字。而这几个字,却正正好好地体现出来了朱尔旦无论是对人还是对神,对活生生的还是对看似虚无缥缈的,都恭恭敬敬,给予尊重。

原文是这样的:

朱又把酒灌地,祝曰:“门生狂率不文,大宗师谅不为怪。荒舍匪遥,合乘兴来觅饮,幸勿为畛畦。”乃负之去。

这朱尔旦将陆判官请来之后,众人惊恐不安,于是朱尔旦对着陆判官的神像说道:“学生粗鲁无礼,希望大宗师不要见怪,我的家距此不远,请您什么时候有兴致了去喝两杯,千万不要拘于人神有别而见外!”

这一段话,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朱尔旦对陆判官的尊重,即使在他面前的仅仅是一尊神像。而这,也正是陆判官能够与朱尔旦交好的原因。

如果朱尔旦不这样说,反而对陆判官的神像无礼甚至轻蔑,或者同众人一样恐惧,别说是交好,甚至还可能惩罚他。

三、热情好客。

这朱尔旦不光是将陆判官的神像背来,并且对陆判官更是热情,丝毫没有因为陆判官吓人的外貌而惊恐,反而说请陆判官什么时候去他府上坐一坐,不要拘于人神有别而见外。

看看,这朱尔旦虽然不算聪明,但是做人做事却十分周到,也难怪陆判官后面与之交好愿意帮助他。

经过以上的种种之后,当陆判官真的来到他家之后,这一人一*更是把酒作乐,相谈甚欢。

后面,在朱尔旦死后,陆判官更是帮助朱尔旦在地府谋求官职,当了一个管理文书的官职。于是才有了后面去任命太华卿的事情。

所以,与人相处,更是应该相互尊重,对一切怀有敬畏之心,万不可妄自狂大,也不可暗自鄙薄。

参考资料:头条百科、《聊斋志异》

(图片来源于网络)

1
查看完整版本: 聊斋之陆判他生性愚钝却考上举人,儿子更是